2021-08-24 15:55:36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眾所周知,國考與省考最大的區別在于:國考120分鐘要完成130題(地市級),每題做題時間不到1分鐘;而從2021云南省考來看,120分鐘完成100題,平均每題做題時間1分10秒。從時間角度看,國考顯然做題時間壓力很大,而做題時間也會影響到做題的正確率,所以國考的要求是做題要又快又準。
而在言語模塊,國考比省考更有挑戰性,主要要體現在國考的文字更多,具體看下表:
17年 | 18年 | 19年 | 20年 | 21年 | |
國考(地市級) | 8373 | 8669 | 8984 | 9259 | 9771 |
省考 | 7949 | 8102 | 35題 | 35題 | 25題 |
國考中的言語模塊要求我們每分鐘閱讀240—280字,正常播音員每分鐘約說250字,所以我們閱讀壓力由此可見。所以在國考中務必要解決閱讀速度的問題。怎么解決呢?在我看來就是抓主體。
總結歷年真題我們會發現,國考雖然字數多,但是這文字背后藏著的主體數量確是有限的,文段再長,文段介紹的主體也不會超過2個,因為主體太多就會講不清楚。故而我們知道,不管文段是長還是短,文段要么講1個主體,要么講2個主體,而概括類題目中(主旨概括題、意圖判斷題、標題選擇題)我們的正確答案一定要和文段保持主體一致,說明找到主體離正確答案也就不遠了。
如例1:(2021國考-46)《漢書・平帝紀》記載,元始二年,“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提出了“隔離”是防疫的重要舉措。明代中期我國就出現了預防天花的“人痘”接種術。18世紀末,英國科學家愛德華•琴納發明了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的方法,經過幾代科學家不懈努力,最終研制出滅活天花病毒的疫苗。隨著現代醫學科技發展和公共衛生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霍亂、鼠疫、流感等這些曾經對人類造成巨大危害的傳染病逐漸得到了有效控制。近些年來,在抗擊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多次重大傳染病中,科學技術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通過傳染病重大科技專項研發部署,在傳染病防治領域的科研水平、技術能力、平臺建設、人才隊伍等方面都有了明顯提升。
這段文字主要說的是:
A.中西方在疫情防治理念方面存在諸多共性
B.借鑒歷史經驗對于防控疫情具有重要意義
C.疫情防控離不開國家自上而下的科學部署
D.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有助于人類戰勝疫情
答案:D
解析:文段很長,但每個句子都講科技和疫情,說明科技和疫情是整個文段的主體,選D。此題主體也就2個—科技和疫情。
例2:(2021國考-41)“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安全的戰略部署,“軟硬件”同時發力將助力提升農業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隨著現代科技手段的注入,農業科技創新既幫助農民不斷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又讓農業生產更加精準高效。袁隆平的超級雜交水稻、李登海的緊湊型雜交玉米……一批又一批領先國際的糧食品種不斷被培育出來。從地瘠“斗笠田”到豐產“噸糧田”,從“汗滴禾下土”到“無接觸式春耕”,從“災殃難測”到“高科技防災”,現代科技為我國農耕注入了“硬核生產力”。這就意味著糧食豐收,庫存充裕,藏糧于民,才會國泰民安。
最適合做這段文字標題的是:
A.民為國基,谷為民命
B.糧食生產“穩”字當頭
C.藏糧于民,才能國泰民安
D.提升科技水平,保障糧食安全
答案:D
解析:文段材料很長,但整個文段反復講科技,科技就是文段的主體,選D。此題文段的主體就2個—科技和糧食安全。
記。褐黧w詞的數量不會超過2個,主體排除法是言語題最好的解題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