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的考試模塊中,文字多、閱讀量大,大量耗費做題時間的同時,不能準確把握文段含義導致錯選很常見。因此,學習正確的閱讀和解題方法對于考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通常會給大家講解要關注關聯詞語、代詞、標點符號、對策引導詞、話題詞等等,不可否認,這些要素對于理解文段內容不可或缺,但尤其需要考生注意的是,在關注這些具體細節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了對文段脈絡的把握。
在主旨概括類的題目中,如果不能清晰的把握行文脈絡和結構,就會被細節牽著鼻子走,只見枝葉不見主干,最后云里霧里,抓不到文段要領。把握行文脈絡正確做法是首先略讀文段通過句號對文段斷句拆分,然后對首尾句和最長句進行句意簡單概括,最后明確各句之間的關系。分析清楚背景、觀點、問題、對策、舉例、觀點等等,只有明確了句子之間的關系,才能把握文段的核心意思,不會暈頭轉向。
【例1】世博會有一句專屬名言: “一切始于世博會。” 人類近現代工業文明各個時代的重大創新發明、 生活方式, 都由世博會催生和起步, 小到電燈、 電視、 熱狗、 冰激凌、 拉鏈, 大到度假村、 俱樂部、 主題公園, 都從世博會開始走進無數人的家庭, 改變了無數人的生活。 正因為 “一切始于世博會”, 能在世博會上得到一角展示空間已是難能可貴, 世博會選擇合作伙伴更是萬里挑一, 它象征著一個時代對一個品牌全方位的肯定。
對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準確的是:
A.說明世博會對人類文明進步的推動作用
B.介紹世博會對人類生活產生的巨大影響
C.強調參加世博會對品牌宣傳的重要意義
D.闡釋 “ 一切始于世博會” 的來歷和內涵
【答案】C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開頭援引一句名言。接著講“人類近現代工業文明通過世博會走進家庭,改變人的生活”。然后通過“正因為一切始于世博會”可知前文皆是原因。最后作者給出結論,即世博會選擇了某一合作伙伴,就意味著時代肯定了這一品牌。
第二步,文段結構為“分-總”,重點是總論。對比選項,C項是對文段重點的同義替換。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
A項和B項屬分句內容,非重點。
D項內容文中未涉及。
【本題結束】
【例2】戰國宋玉 《對楚王問》, 很早就點出 “ 陽春白雪” 與 “ 下里巴人” 之間的差別, 然而在我們的文化傳統里, 并不認為 “ 陽春白雪” 有資格鄙薄 “ 下里巴人”。 精英文化與平民文化并不對抗, 白居易作詩追求通俗淺白, “ 每作詩, 令老嫗解之”, 只有老太婆能聽懂的才是好詩; 柳永用俚詞俗語, “ 凡有井水飲處, 皆能歌柳詞”; 更遑論勾欄瓦肆里的宋元戲曲與明清小說……而這些流傳甚廣的傳說都烙印進了我們的文化心 靈, 影響了我們的文化意識。
這段文字最能支持以下哪一論題:
A.古代文化審美之現代啟示
B.“陽春白雪” 與 “ 下里巴人” 之對立
C.精英階層對平民文化的影響
D.中國古代文學藝術的平民傳統
【答案】D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先引出“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這兩個概念,轉折關聯詞“然而”之后提出觀點“在我們的文化傳統里,并不認為‘陽春白雪’有資格鄙薄‘下里巴人’”。后文通過白居易、柳永、宋元戲曲和明清小說的例子對首句觀點解釋說明。文段是“總—分”的結構,強調精英文化與平民文化并不對抗,即我國古代文學藝術與平民文化并不對立。
第二步,對比選項。D項是文段主旨句的同義替換。
因此,選擇D選項。
【拓展】
以上就是部分行文脈絡知識點的練習,熟練的分析出各類文段的行文脈絡把握文段的核心意思。需要考生平時不斷的練習積累,盡可能多的各類論述方式,才能在考試中熟練應用。
上一篇:公務員考試比你想象的更公平
下一篇:2022省考行測判斷推理之排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