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7 14:28:26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言語理解題中,主旨觀點題占據半壁江山,其中有一類主旨觀點題并沒有詳細說明作者的觀點,只是介紹某一事物目前存在的問題或危害,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很多同學在做這類題時認為概括出文段中的問題即可,但這其實并不是作者意在強調的觀點。今天小編就通過兩道題教同學們如何識別出作者的“弦外之音”。
例1:空氣、水、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三大必需條件,然而相對于大氣污染和水環境污染,公眾對土壤污染并不夠重視,防治意識要弱很多,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霧霾來了我們能看到,河水變臭我們能聞到,可我們并不知道自己吃的大米、蔬菜是在什么樣的土里種出來的,含有什么不該有的元素。更可怕的是,土壤污染一旦發生便很難恢復,如果今年這片地里種出的莊稼有毒,明年也必定帶毒,若想恢復如初,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土壤污染與其他生態污染有哪些不同
B.公眾應重視土壤污染并提高防治意識
C.土壤污染危害的發現為何具有滯后性
D.土壤污染治理應舍得投入時間和財力
【解析】B。文段先提出公眾對土壤污染不夠重視,防治意識很弱的問題,然后介紹了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以及土壤污染帶來的嚴重后果。故文段重在呼吁公眾重視土壤污染問題,提高防治意識,即B選項。A項“土壤污染與其他生態污染有哪些不同”并非文段重點,文段是要通過這些不同來引起公眾對于土壤污染的重視,排除;C項“為何”為分析原因的表述,并且“滯后性”對應文段“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表述片面,排除;D項“投入時間和財力”文段中并未出現,排除。故本題選B。
例2:藍藻本身沒有多少危害,就怕藍藻上浮形成水華。藍藻形成水華時,一方面將嚴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氣中的氧進入水體,導致水體中溶解氧嚴重不足,造成生態失衡。長期以來人們對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與利用,導致大量含有氮、磷營養元素的污染物質不斷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庫等水體,造成嚴重的水體富營養化狀態,為藍藻的暴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謹防藍藻上浮形成水華阻隔氧氣進入水體
B.藍藻暴發會影響生態平衡以及水資源開發
C.治理水體污染是控制藍藻暴發的根本措施
D.適當引種藍藻吸收氮磷元素以優化水環境
【解析】C。文段首先介紹了藍藻上浮形成水華對生態的嚴重危害,然后分析了藍藻暴發的原因,是人們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由此可推知,要避免藍藻暴發的危害,應合理利用水資源,治理水體污染。A項“阻隔氧氣進入水體”是藍藻形成水華的危害之一,概括不全面;B項因果倒置,藍藻暴發是水資源不合理開發的結果;D項文段未涉及。故本題選C。
通過這兩道題,我們可以看到,當文段介紹目前存在的問題,接著分析問題導致的危害時,或者當文段介紹事物的危害,接著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時,我們可以根據文段中的問題,或者文段中對問題原因的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來解決問題,這就是作者的“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