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2 15:57:35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在我們的常識備考當中,孔子一直都是繞不開的人物,但你真的了解這位圣人嗎?今天圖圖老師和小伙伴們一起全面地了解一下關于孔子的知識點吧。
孔子被我們稱為至圣,和他相關的兩個著作,一個是《春秋》,一個是《論語》。這兩個作品雖然都和孔子有關,但這兩個作品有特別大的區別,《春秋》是孔子編撰的,而《論語》是孔子的弟子記錄他的言行,而匯集成書的。我們先來看《春秋》,有一個相關的典故叫做“孔子厄而作春秋”,這句話是說孔子原來是魯國人,任職司寇,在我國古代是主管刑獄的,但是因為不滿當時的季氏政權,所以離開魯國,開始周游列國,宣傳自己的思想,廣收門徒,在這其間雖然生活艱苦,但是撰寫了《春秋》。再來看一看《論語》,這是孔子的弟子將他的“孔言孔語”記錄了下來,大家想為什么他的徒弟像瘋狂粉絲一樣崇拜他呢?主要是因為孔子在教育思想上有兩個重要的觀點,一個是因材施教,出自《論語·為政》,是指不同的學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存在差異,要針對具體情況實行不同的教育。另一個是有教無類,出自《論語·衛靈公》,是說對無論高低貴賤,任何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你想,他對學生這么好,學生會不尊敬他嗎?
(圖片來自網絡)
除此之外,他在政治上是主張“德治”和“仁”的儒家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這里是“仁”的思想,等到了孟子才提出的是“仁政”,最后到了西漢董仲舒才將“儒學”發展為正統思想,在孔子活著的時候,他的思想并沒有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因為儒家強調“禮治”、“德治”或是“人治”,只有在相對穩定的大一統時期,統治者才會去關注“禮樂制度”,而春秋戰國時期,戰亂頻繁,“法家”和“兵家”的思想會更受歡迎。
最后,在補充一些關于孔子的典故,第一個叫韋編三絕。因為在春秋時期大家看的書都是寫在竹子上的,然后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孔子看書特別刻苦,連編竹簡的皮繩都斷了三次,F在用來比喻讀書勤奮。那可以圖圖老師考大家一下,小伙伴們知道孔子當時是看哪本書這么入迷嗎?答案就是《周易》。第二個典故叫三月不知肉味,小伙伴們是不是以為孔子不知肉味是因為窮買不起肉嗎?真相就是孔子當年“旅游”時,愛上了齊國的韶樂,這句話是說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他事情。最后一個典故出自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專門引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贊美孔子,行為正大光明,品德崇高,令人敬佩。
那么,小伙伴們今天是不是又刷新了關于孔子的知識點呢?關注圖圖老師,上岸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