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5 17:23:51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熱點鏈接】
1.“整理收納師培訓,15天速成取證”“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兼職收入月入過萬”‘“報名無門檻,保一次性通過考試”……近年來,一些機構和單位以新職業的職業資格、職業證書等名義為幌子,進行虛假或夸大宣傳,甚至假冒權威機構名義,隨意舉辦培訓、亂收費、濫發證等活動,引起眾多弊端。對此,為維護社會秩序和廣大群眾合法權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自2022年3月起,對于“山寨職業證書”進行專項整治。
2.2022年5月中上旬,南寧市人社部門在南寧市行政區域內開展“山寨職業證書”專項整治活動,對于亂收費、亂評價、混淆概念炒作、虛假或夸大宣傳、違規使用證書字樣和標識、濫發證書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同時,人設部門還聯合公安、工信、民政、教育、市場監管等部門從服務流程、政策執行、工作推進等各個環節鞏固整治成果、完善監管機制,對 “山寨職業證書”進行常態化監督管理。
【政策理論】
1.背景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眾多新職業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眾多單位和機構擠入市場,想要分得行業紅利一杯羹,同時也造成了市場亂象。各類新職業考證培訓班,讓人眼花繚亂,然而當群眾交錢報名后會遇到無法退款、客服失聯等一系列難題,即使證書到手,也沒有含金量,無法進入行業內相關領域求職就業。2022年3月以來,與“山寨職業證書”相關的投訴有上百條。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技術人才評價工作,故而人社部門通過重拳整治和加強各方監督,加強對于機構和單位的監督管理。
2.問題
(1)一些機構和單位以新職業的職業資格、職業證書等名義為幌子,進行虛假或夸大宣傳,讓消費者眼花繚亂。當消費者交錢報名后常會遇到無法退款、客服失聯等一系列難題,此類現象浪費了新職業從業者的時間和金錢,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一些山寨培訓機構假冒權威機構名義,隨意舉辦培訓、亂收費、濫發證等活動,會對于正牌權威機構和權威證書造成市場沖擊,讓新職業求職者對于各類證書失去信任度,擾亂正常市場秩序。
(3)“山寨職業證書”層出不窮,政府如果沒有及時進行監督管理和嚴厲打擊,會使更多消費者權益得不到保障和維護,那么必然會讓政府部門的權威性和作用性在消費者心中大打折扣有,嚴重損害政府公信力,影響干群關系。
(4)部分機構出現亂收費、亂評價、混淆概念炒作、虛假或夸大宣傳、違規使用證書字樣和標識、濫發證書等違法違規行為,會擾亂整個市場的就業,從而破壞整個社會的就業風氣,不利營造一個健康有序的社會氛圍。
3.原因
“山寨職業證書”橫行,并屢禁不止,究其緣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新職業缺乏統一職業標準和評價機制。2021年3月,人社部會同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統計局向社會正式發布了集成電路工程技術人員、企業合規師、職業培訓師、密碼技術應用員、碳排放管理員等18個新職業信息。疫情當下,各行各業受到市場沖擊,群眾對于新職業的市場前景充滿期待。然而,新職業并沒有統一的職業標準,這讓一些圖謀不軌的單位和機構乘虛而入,消費者權益受損。
(2)政府監管機制不健全。國家講新職業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后,政府并沒有出臺相應的新職業統一標準和評價機制,在《關于改革完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的意見》中,只是籠統提到“建立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質量監控體系,健全用人單位和社會培訓評價組織評估機制,定期組織評估,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但并沒有提到培訓機構虛假宣傳、違規發證需承擔何種后果,這使得大量斂財機構有恃無恐。
(3)部分人存在不想努力就賺大錢的扭曲心里。在這個壓力大浮躁的社會中有人存在不用過分努力,花錢就可以進入一個行業賺大錢的心態,故而會被虛假宣傳和夸大廣告所吸引,以為把希望寄托在一張薄薄的紙上,就能馳騁職場。
4.對策
(1)制定新職業統一職業標準和評價機制。有關部門在發布新職業信息時就要考慮新職業的職業標準和評價機制,通過市場調研和全方位考察,編制統一標準,在新職業發布時統一發布評價機制和職業標準,讓市場有統一評判標準,避免不良商家的不良行為。
(2)健全監管機制。一方面各地人社部門應聯合網信、編辦、公安、工信、市場監管等部門對技術技能類“山寨證書”活動進行專項治理,人社部門應備案評價機構的評價發證活動。同時,嚴厲打擊假冒鑒定機構,對于不符合規定的機構進行梯度懲罰,對于情節較輕的進行教育批評或者罰款,情節嚴重的直接取消培訓評價資質。另一方面建立培訓機構和評價機構“黑名單”制度,將違紀違規培訓機構和評價機構納入“黑名單”,真正做到“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倒逼用人單位和培訓評價機構科學培訓,公正評價。
(3)加強對于“山寨職業證書”的識別宣傳力度。一方面,利用官方網站對職業資格目錄、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制度、技能人才評價等有關政策宣傳力度。另一方面,利用網絡新媒體對于職業證書相關情況進行宣傳,讓群眾更加了解什么職業證書是真正具有含金量和合法合規的。同時,官方媒體要對于違法違規操作的機構進行曝光,來提升群眾的警惕性和識別性,更好的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社區和學校也可以通過開辦講座等方式,來提高大眾的識別能力,避免上當受騙。
【知識運用】
1.近年來,一些機構和單位以新職業的職業資格、職業證書等名義為幌子,進行虛假或夸大宣傳,甚至假冒權威機構名義,隨意舉辦培訓、亂收費、濫發證等活動對此,請問你怎么看?
2.假如你是人社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你單位近期打算對于“山寨職業證書”進行一專項整治活動,如果由你來負責,請問你會怎么做?
1.【評分要點】
(1)能夠正確認識“山寨職業證書”的問題。如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市場秩序、影響政府公信力等。
(2)可以認識到問題產生的原因。如新職業缺乏統一職業標準和評價機制、政府監管機制不健全、部分人存在不想努力就賺大錢的扭曲心里等。
(3)能夠提出合理的對策。如制定新職業統一職業標準和評價機制、健全監管機制、加強對職業資格目錄、技能人員職業資格制度、技能人才評價等有關政策宣傳力度等。
2.【評分要點】
(1)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山寨職業證書”機構的現有情況。
(2)邀請公安部門、工商部門成立工作小組,為后期開展整治活動做好準備工作。
(3)下發整治通知,讓相關機構開展自查自糾。
(4)帶上執法記錄儀和公安、工商部門聯合執法,開展集中整治。對于違規機構,根據情節輕重進行梯度處罰。
(5)將整治結果公布,后續加強監管,開展定期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