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9 14:25:32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看書、讀新聞還是讀小說,句子中出現的代詞仿佛只能是“小透明”一樣的存在,極少能引起我們的關注。但在言語理解和表達的考試中,代詞卻能作為一把解題的鑰匙,在我們面對一些題目不知所措的時候,為我們打開思路的大門。下面圖圖就為大家列舉一些做題時遇到的情況,能夠讓代詞在此巧妙地發揮作用。
1、尋找主旨
像片段閱讀中的主旨概括、意圖判斷、標題選擇(非新聞類)等題型,經常需要我們去尋找文段的主旨句。了解過言語理解知識點的同學都知道,尋找主旨句主要是通過微觀關聯詞和宏觀行文脈絡兩大視角,但有一些題目是可以通過代詞進行破解的。?嫉拇~分為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在文段中的主要作用是指代前文內容,如果代詞恰好引導文段的尾句,那么就極有可能引出主旨句。想要提醒大家的是,這里的代詞需要還原文中所指,同時要與文段論述的核心話題保持一致。例如:
本題需要我們概括文段的主旨。前文提到細胞需要“物流”進行運輸,接下來提到了囊泡運輸的形式,最后一句通過代詞“這樣一來”引出文段的結論,也就是文段的主旨句,即囊泡是如何對細胞進行運輸的,對應同義替換選項。
2、語句排序
在語句排序題中,解題思路是先對比首句,再通過鄰句或事理邏輯進行關聯驗證。很多同學在對比首句之后,不知道從哪里入手進行關聯,這時候代詞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如果我們在其中一個句子中發現了代詞,就可以去借助現有的選項,尋找代詞所指代的主語去進行捆綁。例如:
對于本題,首先我們進行第一步——對比首句。①句提到外在世界中的規律我們可以怎樣認識,③句中說外在世界是客觀存在的,按照事理邏輯,應該是先有存在、再去認識,所以③句更適合做首句,排除C、D兩項。
接下來進入第二步——關聯驗證,通過觀察我們發現⑤句中出現了代詞,那么就可以以此作為突破口,辨析⑤句中的“他們”所指代的對象。觀察剩余的A、B兩個選項,通過對比③句和④句的內容可知,這里的“他們”應指代的是④句中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因此將④句和⑤句捆綁,驗證行文邏輯,選擇B項。
3、詞語理解
詞語理解是詞句理解題中的一種形式,命題人會在設問中提出一個詞語,讓我們通過閱讀文段理解該詞的含義。對于詞語理解題我們首先要做的還是定位原文尋找其所在位置,再通過上下文的內容找到對應信息點進行理解,如果上下文中包含與該詞話題一致的代詞,通過對應的代詞所銜接的內容,往往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答案。例如:
通過設問,“有顏色的力量”定位到文段的第二句話,觀察上下文,后面出現了代詞“這”,恰好闡述了這種推動力量的內涵,即一個人對待知識的真誠,對應到選項中的“價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