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5 14:26:25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教育
言語理解這類題目對于很多同學來說都充滿一定的“玄機”,漢語言文學的博大精深卻在備考中給各位考生帶來了不少困惑,常常會遇到以下情景——選項A、B明顯與文段描述話題不符,可輕松排除;而剩下的C、D似乎講的都差不多,跟文段主旨思想都很接近,糾結半天還是做不出決定,后來時間不足趕緊蒙C,然后一對答案是D。
這種情況不在少數,究其原因是出題人以較高的文學水平在選項之中進行了精妙的差異設計,而我們文學功底尚未達到可以快速準確地區分二者微妙細小差別的水準,所以就會輕易掉進命題人的陷阱中。那么該如何解決這種問題以進一步提升正答率呢?
【例】眾所周知,人類被一個強烈的地磁場所保護著不受各種太空輻射的侵害。正因為這個地磁場的偏轉作用,各種有害的輻射都被阻擋在外,無法到達地面。這個地磁場被認為是由地核周圍的液態巖漿受熱流動所產生的。__________。那就是,液態巖漿形成和流動都建立在熾熱地核的基礎上,而研究表明地核的年齡僅僅只有十億年,但是維系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地磁場,卻至少已經存在了四十億年之久。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這一觀點確實加深了人類對地球結構的理解
B.圍繞地磁場的形成還有一種相反的觀點
C.關于地磁場的一個悖論科學家們卻一直未能解釋
D.但人們對于地磁場的年齡還存在一些疑問
答案A
這道題目屬于言語理解語句表達題型中的句子填空題,段中句整句缺失,在段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正確的句義需要將前后內容聯系起來。題目本身并不難理解,文段首先談到人類受地磁場保護,地磁場可以阻擋有害輻射。然后話題延伸,指出常規認知中地磁場產生的原因——地核周圍的液態巖漿受熱流動。接著跳過缺失語句,最后又提及液態巖漿與熾熱地核的關系,同時也談到地核年齡與地磁場存在時間(其實也是年齡)的話題。
僅僅做這些分析,是不夠得出題目答案的,還需要進一步深挖。前文的內容我們可以概括為“地磁場產生的原因”,后文內容可以概括為“先有地核再有巖漿流動,而后再有地磁場,但實際上地磁場的存在時間比地核更久”,進一步概括就是“由地磁場和地核的年齡比較,并不能得出之前認知中的結論”。所以經過分析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到設空處后文的內容沖擊了前文的常規認知,或者說后文內容顛覆了前文的認知。所以現在只需找一個能在二者之間搭橋的選項體現“后文對前文有沖擊或顛覆”,那么它就是正確選項。
A項,“加深了人類對地球結構的理解”,而“結構”這一話題在前后都無從體現,迅速排除。B項提到“相反的觀點”,似乎與我們的分析有一定聯系,暫時保留。C項也提到了“悖論”似乎也有一定相關性,保留。D項提到了“年齡”這一可直接從題干中找到的主題詞,可暫時一留。到了這個階段,部分同學就開始糾結不已然后一遍遍把選項往原文里帶。代入十遍,不如選項差異分析一遍。我們把B、C、D相同的、冗余的非主要部分剔除,再看:B是地磁場形成的相反觀點,C是地磁場的悖論,D是地磁場年齡的疑問。然后我們將選項進一步精簡到極致:B是觀點相反,C是悖論,D是年齡的疑問。這個時候我們再將選項,和之前分析過的“后文對前文有沖擊或顛覆”進行比較,D選項此時已經可以明確排除,而B的“觀點相反”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看法,你有一個看法,我有一個看法,我們的看法相反,但我的看法就讓你的看法不成立了么,有沒有顛覆你的看法其實從“相反”這個詞中我們不得而知,所以B不是我們想要的答案。而C“悖論”,則可以體現出這種后文對前文的沖擊,因為有后文,前文談到的內容就站不住腳了,這自然就是我們說的“后文對前文有沖擊或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