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5 14:31:32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教育
在資料分析中,比重和平均數都是高頻考點,而且這兩者在形式都是一致的,比重 =部分/整體,平均數=總數/份數,都是A/B的形式,所以很多題型用的公式都一樣,也就導致個別題型容易出錯。容易出錯的主要原因也在于不同的出題人標準不一樣。
比重中會考查兩期比重的差值,使用的公式為 false ,其中A表示部分值,a表示部分值的增長率,B表示整體值,b表示整體值的增長率。比重一般是用百分數來表示,不帶單位,所以兩期比重的差值,一般是用百分點來表示,比如上升3個百分點,或下降3個百分點,但是有些題還是會寫成上升3%,或下降3%。這種寫法就會導致和平均數的增長率搞混淆。
平均數既會考查兩期平均數的差值,使用的公式為 false ,其中A表示總數,a表示總數的增長率,B表示份數,b表示份數的增長率,和兩期比重的差值一樣;還會考察平均數的增長率,使用的公式為 false 。平均數和比重在形式上是一樣的,但含義不同,比重不帶單位,但平均數有單位,所以在平均數中會考察增長率,在比重中絕對不會問。大家只要明白了這一點就能很好區分各個公式的使用情況。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的四個例子分別使用的哪個公式。
例 1.2018年A占B的比重,與上年相比約( )
A.增加了5個百分點
B.減少了5個百分點
C.增加了0.5個百分點
D.減少了0.5個百分點
例 2.2018年A占B的比重,與上年相比約( )
A.增加了5%
B.減少了5%
C.增加了0.5%
D.減少了0.5%
例 3.2018年人均收入,與上年相比約( )
A.增加了1500元 B.減少了1500元
C.增加了2500元 D.減少了2500元
例 4.2018年人均收入,與上年相比約( )
A.增加了5% B.減少了5%
C.增加了15% D.減少了15%
以上4個例子中,前三個題都是用的 false ,只有最后一個用的是 false 。其中第 一題和第二題雖然在選項的表述上不一樣,但是用的都是兩期比重的差值。尤其是第二題光看選項肯定會認為是問增長率,但是比重本身是沒有單位的,不是一個具體值,所以不會考察增長率,也就不能用這個公式 false 。第三題和第四題的題干一樣但是選項不同,第三題看選項就知道是考察增長量或減少量,第四題看選項就知道是考察增長率或減少率。在平均數中這兩者對應的公式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