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6 14:46:49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賦稅是中國古代國家宏觀管理經濟的重要手段。是統治者為維護國家機器運轉而強制征收的。賦稅制度是隨土地制度或狀況的變化而變化的。 中國封建社會的賦稅制度含義很廣泛,一般包括:以人丁為依據的人頭稅,即丁稅;以戶為依據的財產稅,即調;以田畝為依據的土地稅,即田租;以成年男子為依據的徭役和兵役;其它苛捐雜稅等等。本文就來介紹一下在中國歷史上一些重要的賦稅制度以及一些?嫉目键c。
1.春秋戰國時期
由于鐵器大量作用于農業生產,導致大量私田產生。各諸侯國為了促使土地所有制由國有制向私有制轉變,開始實行變法。春秋時期齊國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魯國的“初稅畝”。尤其是魯國的“初稅畝”,開始實行按畝納稅,促使耕地由國有變為私有。
2.秦漢時期
秦始皇統一全國后,頒布“使黔首自實田”的法令,令地主和有地農民自報占有土地數,按定制繳納賦稅。
漢承秦制,賦稅制度基本沿襲秦朝。但漢與秦不同的師,漢初的統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訓,被迫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從漢高祖時期的“十五稅一”到文帝時期的“三十稅一”,農民賦稅負擔減輕,使得生產力有了較大的恢復和發展。
3.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一時期較為重要的賦稅制度為北魏實行的均田制。北魏太和九年(485)頒布《均田令》,主要內容是按人口老分配土地的制度。但僅分配國家掌握的土地,不觸動地主的原有土地。與此同時還有租調制,即在均田令在受田的農民,每年必須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量的的租掉。租,即田租,繳納谷物;調,指戶稅,繳納帛或布。
4.隋唐時期
隋朝一直沿用北魏的租調制,唐朝在隋的基礎上,以輕徭薄賦的思想改革賦役制度,實行租庸調制。租庸調制規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繳納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繳納一定量的絹和布,叫“調”;服徭役期間內,不去服役的可以繳納絹或布代替,叫做“庸”。
在唐朝后期,均田制遭到破壞,國家頒布兩稅法。每戶按資產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雜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兩次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