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8 09:57:43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教育
申論熱點:重視傳統節日堅定文化自信
熱點背景
幾年前,一則西安多所高校發文禁止學生過“洋節”,校園內甚至掛出“抵御西方文化擴張”、“爭做華夏優秀兒女,反對媚俗西方洋節”等標語,引發眾多網友討論。近年來從高校到企事業單位,都出現類似的公告和規定,其實背后無不蘊含著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及肯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記錄著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積淀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因此,重視對于傳統節日的解讀和傳承,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應有之義。
公務員考試角度解讀
一、傳統節日面臨尷尬。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時至今日,我們的直言義行中浸潤著孔孟禮儀的綿延;舉手投足里透露著魏晉風骨的延續;衣食住行中凝結著華夏智慧的結晶。但是近年來隨著國外文化的沖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崇尚西方鼓吹的所謂自由主義而忽視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這就導致現在春節越來越沒有年味兒、傳統節日只為放假等現象層出不窮,其實說到底還是因為對自己的文化沒有很強的認同感,主要原因如下:
1、部分風俗不合時宜。眾所周知,2022年的春節全國各地都頒布了法令,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和環境污染的加劇這樣的規定本無可厚非,但是這也讓本來應該熱鬧的春節的年味兒變得索然無味。
2、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的缺失。我國傳統節日主要是以走親訪友為主,比較單調乏味,再加上現行的教育不重視對于傳統節日的解讀,導致年輕人提不起興趣。
3、陳規習慣的畸形。春節走親訪友拜年本為溝通感情的最好媒介,但是近年來隨著某些不正之風盛行,節假日變成拜訪領導、送禮喝酒、打牌賭博的最佳場合,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喝得昏天黑地,讓人承受不了,對過節產生厭惡。
4、西方文化的沖擊。西方的節日文化與東方大不相同,很多節日都有固定對象和文化內涵,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不同的文化之間交融,再加上媒體對西方節日過度關注,無疑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宣傳作用。
二、傳統節日重煥生機。
傳統節日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征,是中國邁向大國的標志之一。習主席多次強調,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增強文化自信,重視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中,怎樣更好傳承中國的傳統節日呢?
1、加大傳統節日宣傳力度。傳統節日對文化傳承和社會凝聚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弘揚節日文化越來越成為全社會共識。最近幾年,各地文化部門越來越重視以傳統節日為載體開展專題宣傳活動,新聞媒體也越來越注重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宣傳,這些對我們深化認識傳統節日蘊含的優秀價值觀念,不斷發揮其在激發最廣大人民群眾之間的情感共鳴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大力進行傳統節日創新。傳統節日作為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應該審時度勢去粗取精,根據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不斷豐富其新的內涵,增加傳統節日對于年輕人的吸引力,讓他們愿過節、樂傳承。不斷拓展節日文化的新格局、新境界是我們在新的時期之下的重要任務,建設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彰顯鮮明時代特征的節日文化體系。
3、加強節日走出去力度。深化全球華人的文化認同工作,傳統節日作其為重要載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拿最具典型性、最有海外影響力的春節,在海外的華僑華人、留學生雖然旅居異國,但依然舉辦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慶祝春節。古語云“道不遠人”,推動傳統節日文化走出去要注意國際化,要采取必要的新手段新方式進行傳播推介,讓外國友人特別是青年人喜歡、參與,進而實現認同,讓其蘊含的價值精神立足當地并且不斷生根發芽,中華文化走出去也才能走得從容、走得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