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30 09:52:27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翻譯推理這類題型的核心解決辦法就是一個“翻譯+推理”,那么通過之前關于如何確定相應題型以及如何快速地將文段中的語句翻譯為邏輯表達式,接下來就將進入到推理的過程。
就比如這句話“如果去堆雪人,那么氣溫低了”,根據邏輯關聯詞“如果......那么......”翻譯為“去堆雪人→氣溫低了”,此時為了便于后續的講解引入“前件”和“后件”的概念,即在邏輯表達式中,箭頭左邊的內容稱之為“前件”,箭頭右邊的內容稱之為后件,那么現在為了對上邊的這個邏輯表達式進行推理,我們需要將整個式子中會發生的所有情況進行逐一分析。
主要有四種情況,第一,當“去堆雪人”這個前提成立的時候,我們一定可以得到“氣溫低“的這個結論;第二,當”去堆雪人“這個前提被否定,即”不堆雪人“時,對于”氣溫低“這個結論是否成立我們是無法確定的;第三,當”氣溫低“時,對于”堆雪人“這件事我們也無法確定;第四,當”氣溫低“這個結論被否定,即”氣溫不低“時,我們一定可以確定”無法堆雪人“。此時我們不難發現,在分析完所有的情況之后其中有兩個條件可以得到明確的結論,而另外的兩個是得不出的,對于兩個可以得出確定性結論的情況來說,“去堆雪人”是對邏輯表達式前件的肯定,“氣溫低“是對后件的肯定,”氣溫不低“是對邏輯表達式后件的否定,”無法堆雪人“是對前件的否定,對于這兩種情況來說一個由肯定的前件推出了肯定的后件,一個由否定的后件推出了否定的前件,總結成一句話就是”“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對于另外兩種情況來說“不堆雪人”是對邏輯表達式前件的否定,“氣溫低”是對后件的肯定,此時二者都無法得到確定性的結論,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否前肯后無必然”,那么這兩句話就是我們在解題過程中頻繁使用的推理規則,接下來就一起在這道題目當中演練一下。
刑警王某從某個殺人現場勘察完畢回到局里。門衛老張問他結果怎么樣,王某說知道了殺人犯到過現場。老張知道王某在調侃他,因為根本無須王某告訴,他就知道:如果某人是殺人犯,那么案發時他一定在現場。
但據此回答,我們可以推知:
A.如果張三案發時在現場,那么他就是殺人犯
B.如果李四不是殺人犯,那么案發時他就不在現場
C.如果王五案發時不在現場,那么他就不是殺人犯
D.即使許六不在案發現場,也有可能是殺人犯
第一步,根據題干關聯詞“如果……那么……”,確定為翻譯推理。第二步,翻譯題干“殺人犯→在現場”。第三步,進行推理。A項:“在現場”是對①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結論,排除;B項:“不是殺人犯”是對①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結論,排除;C項:“不在現場”是對①的“否后”,根據“否后必否前”可得到:“不是殺人犯”,可以推出;D項:“不在現場”是對①的“否后”,根據“否后必否前”可得到:“不是殺人犯”,排除。因此,選擇 C 選項。
所以我們在做翻譯推理的題型時記住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