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3 15:20:50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行測高分技巧:言語理解與表達高頻考點之行文脈絡
我們想要在國考大軍中脫穎而出,自然少不了對國考歷年真題的分析和總結,只有知道了它的“套路”,我們才能百戰百勝。對近五年的國考真題中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模塊的分析可以發現,言語模塊考試題量均為40道題。在閱讀理解中,無論是市地級還是副省級,主旨概括和意圖判斷一直都是必考題型,因此我們必須全面剖析其中?贾R點。對于主旨和意圖題來說,行文脈絡是?贾R點之一,其中又以“分-總”、“總-分-總”結構的文段居多,怎樣通過行文脈絡解題呢?接下來由我給大家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總結。
一、 如何通過文段行文脈絡找重點?
文段行文脈絡是通過“總”和“分”進行表示。通常文段行文脈絡有以下五種“總-分”、“分-總”、“總-分-總”、“分-總-分”、“分-分”。在言語理解與表達中,我們把“總句”判定為文段的重點句,“分句”為非重點內容,選項是根據“總句”內容進行判定。從內容上來說,“總句”是這個文段里面作者的核心觀點或者是解決問題的對策句。換言之,找對重點句即能解決主旨和意圖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沉迷網游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存在且亟待整治的社會現象,它已經對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對青年學子的人生前途、對家庭的幸福和睦、對社會的安定和諧構成了威脅,造成了傷害。面對這樣的網絡游戲發展現狀,法治與德治必須同時發力。
對于這一段文字,從內容上來說第一句是指出沉迷網游帶來的危害,第二句就是給出對策法治與德治必須同時發力。典型的“分-總”結構,符合“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重點句即文段第二句解決問題的對策。
二、例題精講
例: 據《中國婦女報》2018年底的報道,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在中國,22.9%的女性和19.9%的男性曾遭受家暴。這意味著在我國,每5個人中就有1人遭受過家暴。在這些家暴受害者中,只有9.5%的人會選擇報警,還不到一成。而我國的已婚婦女面對暴行時,平均被虐待35次才選擇報警。如此多的受害者,極低的報警比例,過長時間的沉默,這些不對等數據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我們深思。面對家暴,受害者要么抱著對方一定會改的心態,要么抱著家丑不外揚的想法,要么就為了所謂的家庭和諧一忍再忍。殊不知,“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對家暴就是“毒藥”,忍和讓,都是對施暴者的縱容。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 . 拿起法律武器,被家暴就應果敢站出來
B . 我國家暴存在的原因需要更進一步分析
C . 忍讓都是對施暴者的縱容,對家暴無用
D . 面 對家暴應勇敢站出來及時求救和自救
【答案】 D。
這是一道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意圖判斷題,大家得出正確答案也并不難。這個題主要考查對文段的分析,找出文段的重點內容,根據重點句選擇答案。具體我們可以這樣分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通過列舉數據 說明我國存在家暴問題,以及面對家暴大多數人的做法 很少選擇直接報警解決 。 接下來又列舉了不同的做法。 尾句引出文段的 重點 句“殊不知,‘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對家暴就是‘毒藥’,忍和讓,都是對施暴者的縱容”。即文段 為“分-總”結構, 重點 為尾句的觀點, 指出忍和讓對家暴是沒有什么作用的。第二步,對比選項 擇優選擇 。D項 符合文段意圖 , 是對重點句的合理引申 。 C選項為主旨句的同義替換,為問題的表述,不如D選項對策更符合作者的意圖。因此,選擇D選 項。
主旨概括和意圖判斷作為必考題,我們必須提高準確率,大家可多多總結真題,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能熟練應用,也要探索更多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