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6 09:36:46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領資料
微信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熱點9:近61年來首次負增長!2022年全國人口減少85萬人
【熱點鏈接】
1.2023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2022年,中國人口出現近61年來的首次人口負增長。2022年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
具體來看,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從性別構成看,男性人口72206萬人,女性人口68969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69(以女性為100)。
從年齡構成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755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比重為62.0%;60歲及以上人口28004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0978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4.9%。
從城鄉構成看,城鎮常住人口9207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4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9104萬人,減少731萬人;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個百分點。
2.國際媒體17日紛紛關注中國人口變化,美國《華爾街日報》稱,在經歷多年的出生人口下降后,中國總人口數開始減少,對長期穩居世界頭號人口大國的中國來說,這是一個新的現實。英國廣播公司(BBC)17日稱,聯合國前統計司司長、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張保羅表示,中國有“充足的人力資源”和“充裕的準備時間”來應對人口挑戰。
“中國是否已失去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頭銜并讓位于印度?”《華爾街日報》17日報道稱,聯合國2022年7月發布的預測顯示,印度將在2023年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最多國家。
針對外界預計印度已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的預測,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7日回應稱,中國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國,勞動力資源較為充沛,兩國應用好人口紅利,實現各自發展振興,并為人類未來做出更大貢獻。
【政策理論】
1.背景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口負增長的到來,是人口轉變規律長期作用的產物。此前,我國人口負增長慣性的隱性積累已有很多年了。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人口就進入了公認的低出生、低生育行列,開始積累起人口負增長的勢能。低生育背景下,人口之所以保持了正增長,是因為人口正增長慣性作用使然。
2000年前后,國內人口學界就敏銳提出:我國已進入后人口轉變時期,宣告了人口極低出生率、極低死亡率和極低自然增長率人口新時代的到來。2000年“五普”時我國人口總和生育率僅有1.22,2010年“六普”時僅有1.18,2020年“七普”時也只有1.3,生育率二十年間處在極低水平。不可忽視的是,低生育率是意愿性的、內生性的和穩定性的。
2017年以來,人口數量連續六年下降,人口出生率連續三年跌破10‰,多數適齡結婚的年輕人的生育意愿在0-1孩之間徘徊。這一系列數據說明,人口低增長已經存續一段時間,人口負增長慣性一旦釋放就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人口自身可持續發展問題,也正式嚴肅地擺上議事日程。而我國生育-人口少子化趨勢明顯加劇,生育意愿持續低迷,人口發展的內在動力嚴重不足。
2.原因
(1)育齡婦女人數持續減少,生育水平繼續下降。2021年15-49歲育齡婦女比2020年減少約500萬人,其中21-35歲育齡婦女減少約300萬人。同時受生育觀念轉變、初婚初育年齡推遲(10年推遲約2歲)等多方面的影響,2021年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繼續下降?偤蜕适侵钙骄繉Ψ驄D生育的子女數。
(2)社會發展帶動觀念的進步,特別是女性觀念的進步,導致生育觀念發生了變化。女性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對自我職業的期望越高,生育與就業的沖突越大,生育孩子的成本也越高,因此,具有較高文化程度的女性傾向于少生孩子。數據顯示,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中,生育一孩居多,接近70%;高中文化程度者生育一孩和二孩的占比相當,都在47%左右;小學及以下、初中文化程度者以生育兩個及以上孩子居多,占比分別為 63.42% 和 59.21%。在未生育的女性中,高學歷者所占比重也超過了一半。
(3)經濟發展帶動物價上漲,生育和養育成本提高。有專家表示,在中國生育一個孩子,從0—17歲的養育平均成本是48.5萬元,全球排名第二,僅次于韓國。而且,養孩子還包括給孩子提供優質的教育條件,比如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輔導功課、甚至包括給孩子買學區房等等,這些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根據相關機構2018年發布的《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全國有48%的家庭,教育支出占比高達40%及以上,這些壓力導致年輕人恐婚恐孕。
3.影響
(1)社會勞動力減少。社會經濟的發展主要還是以勞動力為主,如果勞動力減少,那么社會的發展勢必帶來很大影響,尤其是對于中國這種發展中國家而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必然需要勞動力推動提升人口減少也就意味著勞動力減少,那么對于國家的發展也會有影響。
(2)社會老齡化問題加重。2022年全國人口減少85萬人,按照這個趨勢下去,中國在進入凈增長人口階段,那么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將會進一步突出。老齡化嚴重,將會進一步消耗社會的存量財富,由于勞動力減少,社會增量財富就會減少,那么進一步加劇社會財政負擔,對于國家和社會而言,也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重要問題。
(3)經濟發展將會放緩。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經濟從每年的9%下降到現在每年的5%左右,數據下降的背后也可以看出來中國人口減少的數據,那么中國在接下來發展中,如果人口還在持續減少,那么中國的經濟增長還會進一步放緩,沒有人口作為經濟增長的引擎,那么對于中國的發展勢必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例如東北地區經濟增長就比較緩慢,甚至有些地區會進入停滯不前的階段。
(4)年輕人不再喜歡生育孩子。根據數據調查,90后有將近一半的人還沒有生孩子,這也就意味著有一半的人還沒有進入到婚姻狀態,或者是組建完家庭還沒有要孩子。這么龐大的一個年輕群體,還沒有生育孩子就可以看出生育孩子的觀念,并不是很強烈,甚至00后們對生孩子的問題也會看得比較輕。
4.對策
(1)政府層面“催生”政策應該加大力度,提高精準度是關鍵。從長遠的國家安全和戰略出發,優化生育、適度生育、鼓勵生育是優化人口發展、實現人口均衡發展的第一要務,因為生育是人口的源頭,決定人口的未來。在低生育-高齡化時代,生育不僅是“家事”,更是“國事”。國家要拿出真金白銀讓公民能享受生育的國民待遇,分享改革紅利,提振過低的生育意愿。年輕人恐婚恐育是有原因的,政策就應該對癥下藥,加大支持生育的相關措施,降低生育、養育和教育的成本,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的供應,完善普惠托育服務,提高社會在撫養孩子方面的參與度,提高適齡人口的生育意愿。
(2)提升勞動力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尋找人口質量的紅利。未來的幾十年,我們已經很難再像以前一樣,繼續吃人口數量的紅利了,眼下就應該調轉目標,改吃人口質量的紅利,要達到這個目標,要進一步提高勞動力素質,從教育、健康、技術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提升教育普及度,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推進社會生產率的持續提高。
(3)適時出臺延遲退休政策,積極應對老齡化挑戰。人口負增長往往伴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同時,隨著國人人均壽命逐漸增加,延遲退休是大勢所趨。很多人對延遲退休是有點抵觸的,辛苦大半輩子,總希望能夠按時退休安享晚年,也有人會擔心,延遲退休后,年輕人的機會是不是更少了?但我們要知道的是,靠一項政策來解決所有問題是很困難的,延遲退休要解決的是社會勞動力供應不足的問題,從目前我國面臨的人口問題來看,這是第一位的,俗話說得好,老年人是塊寶,在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同時,充分挖掘老年人力資源,這才是站在整個社會角度的正確做法。
【知識運用】
1.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2022年,中國人口出現近61年來的首次人口負增長。數據一出,引發極大關注與熱議。對于這種現象你怎么看?
【評分要點】
(1)表明自己的立場,明確人口相關問題需要客觀看待、主動適應、積極應對,包括更有效實施生育支持政策等措施。
(2)分析人口負增長的原因,如育齡婦女人數持續減少,生育水平繼續下降;社會發展帶動觀念的進步,特別是女性觀念的進步,導致生育觀念發生了變化;經濟發展帶動物價上漲,生育和養育成本提高等等。
(3)給出合理可行的建議,比如政策應該對癥下藥,加大支持生育的相關措施,降低生育、養育和教育的成本,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的供應,完善普惠托育服務,提高社會在撫養孩子方面的參與度;提升勞動力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尋找人口質量的紅利,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適時出臺延遲退休政策,積極應對老齡化挑戰等等。
100元職位保護
如果你崗位只招1個
華圖課堂也只招1個
你來,你的對手就來不了
遲來,可能你對手已來了
以上是《2023國考面試熱點9:近61年來首次負增長!2022年全國人口減少85萬人》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glhjdm)華圖教育兔小妹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