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5 10:00:08 三支一扶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szyf/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導讀】華圖甘肅三支基層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 2023年甘肅省三支一扶公基備考:雪中話公基,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 【2023交流群匯總】 ,2023三支一扶,民生實事就業項目 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教材+歷年 2本,戳>>> 華圖教育官方旗艦店 立即購買。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三支基層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 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一、雪的形成
在地球上,水是不斷循環運動的,海洋和地面上的水受熱蒸發到天空中,這些水汽又隨著風運動到別的地方,當它們遇到冷空氣,形成降水又重新回到地球表面。這種降水分為兩種:一種是液態降水,這就是下雨;另一種是固態降水,這就是下雪或下冰雹等。
大氣中的水蒸汽直接凝華或水滴直接凝固而成,就是雪。降雪形成條件主要包含:
、倏諝庵幸凶銐蚨嗟乃。當空氣中的水汽達到飽和之后,多余的水汽會在低溫條件下凝聚成水滴或冰晶。這個溫度需要在3.0℃(冰點)以下,如該冷空氣相當強烈,并帶著濕氣,1℃至10℃的氣溫同樣可以降雪。
、诖髿庵行韬休^冷的凝結核。凝結核是一些懸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體微粒,空氣里的水汽必須有足夠多的凝結核才能快速凝聚成雨滴或冰晶。
二、其他固態降水
1. 霰
夏天,在高山地區,天空里經常有許多過冷水滴圍繞著結晶核凍結,形成了一種白色的沒有光澤的圓團形顆粒,氣象學上把這種東西叫做霰,許多地方口語稱它為米雪或雪霰。霰的直徑一般在0.3到2.5毫米之間,性質松脆,很容易壓碎。霰不屬于雪的范疇,但它也是一種大氣固態降水。
2.霜
霜,是指貼近地面的空氣受地面輻射冷卻的影響而降溫到霜點(指露點低于0)以下,在地面或物體上凝華而成的白色冰晶。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稱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后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
3. 雨凇
超冷卻的降水碰到溫度等于或低于零攝氏度的物體表面時所形成玻璃狀的透明或無光澤的表面粗糙的冰覆蓋層,叫做雨凇。俗稱“樹掛”,也叫冰凌、樹凝,形成雨凇的雨稱為凍雨!洞呵铩份d:成公十六年(公元前575年)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這是世界上對雨凇的較早記載。
4.霧凇
霧凇,俗稱冰花、樹掛等,是低溫時空氣中水汽直接凝華,或過冷霧滴直接凍結在物體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積物,是非常難得的自然奇觀。霧凇形成需要氣溫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時能具備這兩個形成霧凇的極重要而又相互矛盾的自然條件更是難得。“霧凇”一詞最早出現于南北朝時代呂忱所編的《字林》里,其解釋為:“寒氣結冰如珠見日光乃消,齊魯謂之霧凇。”
【試題演練】
1.(單選題)下列與雪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大氣中有足夠的凝結核是形成降雪的必要條件
B. 食鹽可作為融雪物質,是因為鹽水的凝固點比純水高
C. “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為凝固吸熱,有降溫制冷作用
D. “六月飛雪”是文學作品杜撰的場景,不可能在我國境內出現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自然地理知識。
第二步,降水是指空氣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現象,我們把固態降水稱為降雪,液態降水則稱為降雨。降雪形成條件主要包含:①空氣中要有足夠多的水汽。②大氣中需含有較冷的凝結核。A項正確。
B項:食鹽可作為融雪物質,是因為鹽水的凝固點比較低,大約為零下30多度,所以撒鹽能降低路面積雪的凝固點,讓雪消融。B項錯誤。
C項:“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為融化吸熱,因此會使溫度降低。而不是凝固吸熱。C項錯誤。
D項:我國境內新疆等地曾出現過“六月飛雪”的場景。產生“六月飛雪”的直接原因,多半是夏季高空有較強的冷平流。D項錯誤。
因此,選擇A選項。
2.(判斷題)空氣中的水氣凝華到地面或者植物上,形成了霜。()
【答案】正確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物理化學知識。
第二步,霜,是指貼近地面的空氣受地面輻射冷卻的影響而降溫到霜點(指露點低于0)以下,在地面或物體上凝華而成的白色冰晶。
因此,本題正確。
貼心微信客服
群福利小灶
下一篇:沒有了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