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1 08:50:06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領資料
微信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在學習行測知識的時候,常識判斷作為一個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模塊常常令眾多考生望而生畏,其龐大的知識體系以及主要依靠記憶的特點對于我們復習而言也具有比較高的難度,所以很多考生在備考時往往會選擇戰略性放棄抑或是只分配較少的時間來學習常識的相關知識,以至于考試時遇到稍微復雜一點的常識題就無從下手。尤其是在排序題方面,如果涉及到比較陌生的知識點,更會給考生創造很大的難度。那么,有沒有一些方法可以應用到排序題中,從而提高做題正確率呢?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技巧——巧用選項信息解排序題。
【例題1】下列春秋戰國時期發生的大事,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 齊桓公稱霸 商鞅變法 勾踐滅吳 三家分晉
B. 商鞅變法 齊桓公稱霸 勾踐滅吳 三家分晉
C. 齊桓公稱霸 勾踐滅吳 三家分晉 商鞅變法
D. 勾踐滅吳 齊桓公稱霸 三家分晉 商鞅變法
【答案】C
【解析】齊桓公稱霸,發生于公元前681年;勾踐滅吳,發生于公元前472年;三家分晉,發生于公元前403年;商鞅變法,發生于公元前356年—前350年。所以正確排序為齊桓公稱霸——勾踐滅吳——三家分晉——商鞅變法。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齊桓公稱霸講的是齊桓公在位期間,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也成為了“春秋五霸”之首。勾踐滅吳是講的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爭霸,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之后,臥薪嘗膽矢志復國,最終打敗吳國的故事。三家分晉是指春秋末年,晉國被
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它是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商鞅變法是指戰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的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斗,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運動。
按照常規解題思路,如果要迅速做對這道題,考生需要熟悉四個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那么對于知識掌握不熟練的考生,我們可以從選項中對比分析出一些信息來幫助提高做題速度和正確率。
對于排序題,從出題人角度考慮,一定是在正確順序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得出其余干擾項,因此正確選項一般是干擾比較多的一項。首先我們看每個選項的第一個事件,其中A項和C項都出現了“齊桓公稱霸”,因此答案大概率會在A項和C項中。其次,我們看每個選項中的最后一個事件,“三家分晉”和“商鞅變法”分別出現了兩次,因此這兩個歷史事件大概率是發生時間相對較晚容易產生混淆的,而只有C項將這兩個事件排在了后面,因此C項正確的概率較高。
【例題2】下列外來植物按照被引入中國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菠菜 ②玉米 ③葡萄 ④胡蘿卜
A. ③②①④
B. ③①④②
C. ①④③②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菠菜在唐朝傳入我國;玉米在明朝中后期傳入我國;葡萄在西漢時期傳入我國;胡蘿卜在元朝傳入我國。先后順序應為③①④②。
因此,選擇B選項。
這道題考的就更加細了,考生對作物的引入順序往往都比較陌生,但是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對比選項從而提高猜題的正確率。首先看四個選項的第一順序,①和③分別出現了兩次,兩者構成干擾項,由此可以推斷①和③是傳入較
以上是《2024國考行測備考:常識判斷備考干貨——巧用選項信息解排序題》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shirui)華圖教育兔小妹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