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5 10:46:49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領資料
微信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定義判斷是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科目中必考的一種題型,主要是考查應試者短時間內的領悟能力以及運用標準進行判斷的能力。公務員考試中的定義判斷題目,一般是每道題先給出一個或多個概念的定義,然后列出四種情況,要求咱們嚴格依據定義,從中選出一個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該定義的答案。近幾年國聯考真題中,定義判斷的題量基本保持在10道,趨于穩定;而題干中涉及概念的范圍愈加廣泛,且在選項的設置中干擾項增多,大家可能會在多個選項中糾結猶豫,導致做題時長增加但正確率不高,加大了定義判斷題目的備考難度。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考過程中,不光要了解到定義判斷題型做題的基本原則,也要通過真題的分析,總結如何在短時間內“蒙”出正確答案,以下就從這兩個方面來進行分享:
基本原則
在定義判斷做題過程中,需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1.定義無誤原則;2.擇優選擇原則。所謂定義無誤原則,即是要求我們在做題過程中必須嚴格依照題干的描述,不能依照自己的理解或常識的積累,根據題干中提到的關鍵詞(如主客體、定語、狀語等)來判定選項。而擇優選擇原則,即是要求我們在比對選項的過程中,需要將四個選項都分析清楚,選擇一個符合關鍵詞最多、最直接的答案。
例1:(2020國考)算術平均數描述了一組數據的平均趨勢,是所有數據之和除以數據個數所得之商。在統計學中使用時應注意:出現極端數值、模糊不清的數據或者不同質的數據時,均不能計算算術平均數。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適于計算算術平均數的是:
A.某公司統計35歲以下青年職工的年平均收入,發現基本處于10~12萬元之間,其中有一人為公司高管,年收入百萬元以上
B.某社區統計該社區居民的平均年齡,其中包括10歲以下兒童204人,90歲以上老人26人
C.某學校統計本校青少年平均身高,將該校學前部、小學部和中學部全部學生計算在內
D.某市統計該市各區縣留守兒童的平均數量,其中外出務工人員數量較多的區縣無法進行準確統計,只提供了估算數據
解析: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贅O端數值;
、谀:磺宓臄祿;
、鄄煌|的數據。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大部分人收入10~12萬元,其中一人收入百萬元以上,屬于“極端數值”,不適于計算算術平均數;
B項:統計的是該社區居民的年齡,無論是10歲以下還是90歲以上,都屬于社區居民,且年齡包含各個年齡段,所以即便10歲以下和90歲以上也都包含在年齡這一概念范圍內,可以計算算術平均數;
C項:統計的是青少年平均身高,青少年是指初中至高中階段的孩子,學前部、小學部學生的數據屬于“不同質的數據”,不適于計算算術平均數;
D項:提供了估算數據,屬于“模糊不清的數據”,不適于計算算術平均數。
因此,選擇B選項。
“蒙題”大法
在了解了定義判斷的做題原則后,大部分的題目只要我們嚴格遵循原則,基本都能夠勾選出正確答案,但在越來越多的題目中,概念給的比較專業小眾,題干又長又難以理解,很多同學可能沒有時間讀題,也有可能讀完題干后壓根兒不理解,更別提要根據基本原則來選擇答案了。在這個時候,其實我們還有捷徑可走,也就是定義判斷中的“蒙題”大法——同質類選項排除。所謂同質類選項,即兩個或多
個選項討論話題一致,表述內容相似。這種同質類選項不能同時作為正確答案,所以遇到后我們可以直接排除。通過大量歷年真題的分析,發現很多真題的選項中都具有這樣的特征,以下來分析一道真題加深大家印象:
例2:(2019公檢法)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過實施犯罪行為達到某種危害社會結果的心理態度,犯罪目的直接體現犯罪故意的內容是犯罪動機的具體指向。根據上述定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甲報復乙,致乙重傷,甲的犯罪目的是報復他人
B. 甲嫉妒乙,偷乙的財產,甲的犯罪目的是占有乙的財物
C. 甲為兄弟義氣殺人,鞏固友情是甲的犯罪目的
D. 甲為吸毒資金實施搶劫,滿足吸毒需要是甲的犯罪目的
解析: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對比選項。
在4個選項中都發生兩件事,前一件事是想法,后一件事是結果(如A項中想法是“報復乙”,結果是“乙重傷”)。其中A、C、D項的描述中,犯罪目的均為前一件事(想法),即三個選項表述內容相似,屬于同質類選項,可以直接排除,因此本題選擇B選項。
通過以上內容的分享,相信大家能夠對于定義判斷題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希望在實際做題中能夠更多的幫助到大家。
以上是《2024國考行測備考干貨:聊聊定義判斷中的那些事》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shirui)華圖教育兔小妹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