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7 15:22:09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領資料
微信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很多考生做行測主旨觀點題時候會有這樣的困惑:題目中沒有出現對策時,我們這道題選了對策,發現自己做錯了,推斷過度了;等下道題不選對策,又做錯了,自己又不禁捫心自問:“為啥不推斷一下?”。那當題目中無對策的時候,到底什么時候選對策呢?華圖教育在此通過兩道題目來看一下。
例1
目前,流動人口雖然進入城市工作生活,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會。制度的隔離客觀上強化了人口的地緣、鄉緣、親緣關系,加劇社會分化,在城市內部出現了新的二元結構。一些城市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倒掛,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口存在經濟利益沖突,極易激發社會矛盾。流動人口家庭成員長期分離,造成兒童監護失責、情感缺失、婚姻不穩定、留守老人和婦女受侵害等問題,影響家庭幸福和社會長治久安。
以上文段意在說明:
A.制度的隔離使流動人口不可能融入城市社會
B.流動人口的進入會導致城市內部出現二元結構
C.讓流動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會才能長治久安
D.解決流動人口家庭成員分離問題是瓦解城市二元結構的關鍵所在
【華圖解析】C。題干先引出一個問題,流動人口未真正融入社會。第二句介紹了該問題所帶來的一系列危害:加劇社會分化,新二元結構出現;激發社會矛盾;影響家庭幸福和社會長治久安。所以作者意在提出對策解決該問題。
A項只是客觀描述流動人口不能融入城市的問題,并非針對問題給對策,非重點,排除;B項表達的是問題所帶來的危害之一,非對策,且表述片面;C項為針對問題給的具體對策,當選;D項家庭成員分離和城市二元結構都為材料列舉危害,并非對策和關鍵,排除。故本題選C項。
例2
沉積物基準是指特定化學物質在沉積物中不對底棲生物或上覆水體質量產生危害的實際允許濃度,它既是對水質基準的完善,也是評價沉積物污染和生態風險的基礎,是進行湖泊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的基本要素。國外對沉積物基準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但還未形成完善和統一的沉積物基準體系。由于沉積物中污染物的遷移、轉化、生物累積過程及界面過程的復雜性,目前仍缺乏關鍵的研究手段。國內已有不少科學家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研究仍然比較零散,還沒有國家主管部門頒布湖泊沉積物基準規范。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亟須彌補現有沉積物基準體系的不足
B.沉積物基準非常重要但研究未成體系
C.沉積物基準為湖泊水環境重要研究內容
D.沉積物基準的相關研究已經有較多進展
【華圖解析】B。第一句話,介紹了沉積物基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第二句話,指出國外沉積物基準的研究現狀,還未形成完善統一的沉積物體系,第三句話通過“由于”解釋了沉積物基準未形成體系的原因,第四句話補充說明國內也未形成沉積物基準規范。那么整個文段意在說明的就是——沉積物基準很重要,但是國內外未形成完善的沉積物基準體系。
A項說的是需要彌補現有體系的不足,但文段說的是沉積物基準的研究未成體系,而A項是則是再談有了體系之后的對策,與題意不相符合,排除。B項與文段意在說明的內容相符,保留。C項僅指出沉積物基準體系的重要性這一方面,概括不全面,排除。D項指出沉積物基準的研究進展,也不是文段意在說明的內容,排除。綜上,本題選B。
從例題可以延伸得出,對于這一類材料無對策的主旨觀點題,何時選對策呢?一般是題干中出現問題的時候,比如例1的問題+危害,選對策。但是,對策一定要有針對性,能夠解決問題。在例2中,雖然題干有問題,選項有對策,卻沒有選,是因為給的對策不能夠解決問題,這時就選對問題的精準概括。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華圖教育網站。
以上是《2024國考行測言語理解題:對策類選項,選還是不選》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shirui)華圖教育兔小妹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