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片段閱讀主旨題主要考查考生能否通過文字讀懂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和目的,簡言之就是能否找到文段的主旨。而對策性的句子,有著很鮮明的作者態度,所以往往成為正確答案的?,大家做題時見到諸如“應該”“必須”等表對策的詞語往往很開心。那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比較隱晦的表述方式呢?又是什么詞句引導的?甘肅華圖跟大家一起來看一道題目:
例題
科學研究證明,很多種類的癌癥都有有效的預防方法?上У氖,與此相關的科學知識并沒有在公眾中得到有效的傳播。大城市與基層差距不僅體現在腫瘤的臨床診治水平上,也反映在對癌癥預防科普的傳播上。其結果是,日益增多的癌癥患者不斷涌向大城市求醫,顯然,假如能為更廣泛的民眾構筑一道預防癌癥的“防火墻”,就有可能避免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增高的狀況,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全國癌癥患者涌向大城市的問題。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醫療界需要重點提高基層醫院癌癥預防水平
B.目前大部分類型的癌癥已有了有效預防的方法
C.基層與大城市在癌癥的臨床診療水平上仍有較大差距
D.緩解大城市癌癥治療的壓力需要普及癌癥預防知識
【解析】D。文段首先表示很多癌癥可預防,但相關知識沒有得到有效傳播帶來了一些問題,最后通過假設句告訴我們假如能構筑一道預防癌癥的“防火墻”,就能解決問題。既然假如施行一種方式可以解決問題,那很明顯文段的重點就是強調這種方式,即構筑一道預防癌癥的“防火墻”,通過文段可知,這道防火墻就是傳播科普防癌知識。所以文段意在說明的內容就是做好癌癥預防科普的傳播,與此一致的內容只有D。
總結1:假設句引出一種方式可以帶來好的結果,那么文段意在強調這種方式的重要性或執行這一方式。
那假設的結果如果是負面的呢?
例題
無論出于什么原因,網絡語言低俗化都對網絡文明建設造成了危害,甚至會從網上轉到網下,降低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當前,網絡語言的發展路徑已經很清晰:從虛擬空間進入口語表達,再進入書面語,最終有可能沉淀到語言應用的各個方面。如果任由網絡低俗語言發展,久而久之它們就會成為約定俗成的慣用語,其負面效應不容忽視。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網絡語言低俗化的負面效應已經開始凸顯
B.急需采取措施治理網絡語言低俗化趨勢
C.網絡語言低俗化將會影響社會文明程度
D.應該警惕網絡語言向習慣語轉化的可能
【解析】D。文段首先表示網絡語言低俗化會帶來危害,并指出其發展路徑和最終的不利影響。然后通過假設句指出,如果任由網絡低俗語言發展,會帶來嚴重的負面效應。通過假設一件事情發生指出其帶來的壞結果,那作者意在說明的內容自然是防止這件事的發生,即防止網絡語言低俗化。只有D選項與此相符。
總結2:假設句引出一件事可能帶來壞的結果,那么文段意在強調防止此事發生。
通過以上兩個例子我們發現,利用假設一種情況并指出結果的好壞,意在說明往往是要實現、重視或避免出現某一情況,其實這也是給出對策的方式,只是相對隱晦,所以以后在主旨題中遇到假設句,尤其是文末的假設句要尤其關注,讀懂它的言下之意,主旨往往蘊含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