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7 10:27:26 三支一扶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szyf/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導讀】華圖甘肅三支基層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 2024三支一扶每日一練(2023.4.19),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2023三支一扶,民生實事就業項目 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教材+歷年 2本,戳>>> 華圖教育官方旗艦店 立即購買。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三支基層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 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1. 有專家指出,世界經濟深度調整是一個長周期,一定伴隨著中國從大國走向強國的整個歷史發展周期,所以中國要有長期的發展戰略眼光,保持好戰略定力,該觀念強調:
A.重視事物的直接聯系,賦予經濟發展直接動力
B.重視事物的長遠聯系,準確把握經濟發展趨勢
C.把握事物的主觀聯系,積極探索經濟發展新思路
D.把握事物的內部聯系,用自身發展帶動世界發展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知識。從“世界經濟深度調整是一個長周期”和“中國要有長期的發展戰略眼光”可知,世界經濟發展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需要我國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經濟發展問題,注重長遠聯系。另外,題干中也強調了“戰略眼光”、“戰略定力”,旨在從全局視角和長遠眼光客觀辯證地觀察、思考和處理問題的科學思維方式,是科學世界觀、方法論在實際工作中的自覺運用。因此,題干強調的是要重視事物的長遠聯系,準確把握經濟發展趨勢。B項正確。A項: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A項中,“重視事物的直接聯系,賦予經濟發展直接動力”說法錯誤。A項排除。C項:題干中,并未體現“把握事物的主觀聯系”。C項排除。D項:“把握事物的內部聯系,用自身發展帶動世界發展”本身說法正確,但是題干并未體現此觀點。D項排除。因此,選擇B選項。
2. 我國古籍記載:“大禹治水,左手拿著‘準繩’,右手拿著‘規和矩’,‘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勢’,此數(指勾股定理)所由生也。”這說明: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C.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D.實踐為認識創造新的認識工具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哲學知識。題目大意為:“大禹治水的過程中,左手拿著測量用的準繩,右手拿著圓規和尺子,看高山大河的形狀,以此判斷地勢哪里高,哪里低,最終發現了勾股定理。”可見大禹是在治水的過程中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并最終發現勾股定理。這說明對勾股定理的認識是從實踐中得來的,因此實踐是認識的來源。A項正確。B項: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指的是我們獲得認識,就是為了更好的指導實踐。題目中反映的是大禹在治水過程中發現了勾股定理,而沒有體現出大禹如何利用對勾股定理的認識來治水。B項不符合題意,因此不當選。C項:大禹治水過程中發現勾股定理,但是題干中并沒有體現大禹去檢驗勾股定理的正確與否,因此題目并沒有體現出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C項不符合題意,因此不當選。D項:題目中,作為認識的工具?“準繩”“規和矩”,但這些工具本來就在大禹手中,并沒有體現出這些工具是大禹創造出來的。因此實踐為認識創造新的認識工具在題中并沒有體現出來。D項不符合題意,因此不當選。
因此,選擇A選項。
3. “如果你是樂觀的,生活也是美好的;如果你生活在痛苦里,生活也終將痛苦。”這句話蘊含的哲理是:
A.價值觀對人生發展起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意義
B.社會意識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C.價值判斷因人而異,具有主觀性
D.社會意識是一種主觀體驗,不具有客觀依據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唯物史觀知識。在生活中,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會直接影響我們在生活中的行為,如果我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那么我們的生活中也會處于積極的狀態,如果我們整天處于悲痛中,這種態度反饋到生活中也會使生活處于糟糕的狀態。說明了人的生活態度(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作用,體現了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B項正確。A項:說法錯誤。價值觀有正確錯誤之分,并不是所有的價值觀都對人生發展起促進作用。排除。C項:價值判斷即關于價值的判斷,是指某一特定的主體對特定的客體有無價值、有什么價值、有多大價值的判斷。價值判斷因人而異。C項本身說法正確,但與題干不符。排除。D項:說法錯誤。社會意識雖然是一種主觀反映,但這種主觀反映是基于社會存在而產生的,不具客觀依據的說法錯誤。因此,選擇B選項。
4. “只有實際生活中可以學習,只有實際生活能教訓人,只有實際生活能產生社會思想。”這是瞿秋白的名言名句,主要強調實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下列關于實踐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實踐是有目的、有意識的能動性活動,不存在盲目的實踐
B.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不存在單個人的實踐
C.實踐既是一種客觀活動,又是一種主觀活動
D.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不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認識論知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兩個:一是直接經驗,二是通過學習獲得的間接經驗。D項正確。A項:任何實踐都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沒有意識參與的實踐是不存在的,但是并不意味著盲目實踐不存在。盲目的實踐活動主要指沒有正確認識指導的實踐。A項錯誤。B項:實踐具有社會性,指任何實踐都是處于一定的社會關系當中的,孤立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但是孤立的實踐活動不等于單個人的實踐活動。B項錯誤。C項:說法錯誤。實踐是客觀活動,由于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實踐的手段都是客觀的,實踐活動雖然受主觀因素的影響,但實踐活動依然是客觀的。D項錯誤。因此,選擇D選項。
5. 公元前3世紀,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出:“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19世紀德國數學家黎曼提出:“在球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大于180度。”后來,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又提出:“在凹面上,三角形內角之和小于180度。”這一認識過程說明:
A.真理具有客觀性
B.真理具有相對性
C.真理具有絕對性
D.真理具有唯一性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哲學知識。三角形內角和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等于、大于或小于180°,說明真理是有條件的、具體的,即真理具有相對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如果超越了真理的適用條件、范圍和過程,真理突嶙。B項正確。A項:真理的客觀性是指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客觀的,但本題中未體現此原理,屬干擾項。C項:真理的絕對性是指在特定的條件和范圍之內,真理正確反映了事物的客觀規律。三位科學家的科學結論分別體現了真理的絕對性,但是三位科學家的認識過程體現的是真理的相對性。D項:真理具有唯一性是指對于同一個認識對象,在相同的條件下,只能得出一個真理,而不能得出相互矛盾的多個真理,也就是真理的一元性,但本題中未體現此原理,屬干擾項。因此,選擇B選項。
貼心微信客服
群福利小灶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