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飛逝,隨著24國考筆試的結束,轉眼來到23年的最后一個月了。24安徽省考也越來越近了,尤其當得知鄰省的省考招考名額比以往都有所增加時,越來越多備戰省考的小伙伴都摩拳擦掌,準備好好把握住這個機會,實現一舉上岸。但是就省筆的常識部分而言,依舊有很多小伙伴很頭疼,不知道如何下手。本文就前文講過的時政和科技部分的科學備考(詳情見11月份撰寫的常識備考指南)之后跟各位小伙伴繼續交流地理部分的常識該如何備考。
首先,要知道地理部分的常識都考察哪些知識點,筆者整理了近三年(2021--2023)的安徽省考試卷(考生回憶版,可以在華圖在線APP中找到)梳理發現,省考地理部分的知識點可以總結成以下 幾點:一是考察天體運動,例如:天體的分類;太陽、太陽活動和日食;月球和月食;二十四節氣等;二是考察氣象知識,例如:地球大氣層;降水及類型;氣象及大氣污染等;三是考察中國的山川湖海,例如:中國的疆域;中國主要地形;中國名山河川等。
其次,知道了地理常識考察的答題范圍后,就需要做到精細化備考,以下會用詳細的案例說明來告知各位備考的小伙伴。第一,就天體的分類而言,需要知道什么是恒星、行星以及衛星,這里對恒星和衛星的概念了解即可,但是要重點掌握太陽系當中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各自的性質和不同點。例如:水星在太陽系中是最小最輕的行星;金星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以及它是正圓逆向自轉;地球自西向東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現象)和公轉(產生四季輪回現象),從北極點看是逆時針轉動,從南極點看是順時針轉動,地球上的角速度處處相等不變,線速度自赤道向兩級遞減,地球自轉一圈的周期是23時56分4秒等等。
就太陽、太陽活動和日食而言,簡單了解太陽的別稱是烏金以及知道太陽發生的是核聚變即可。對太陽活動需要重點掌握,知道黑子是發生在光球層;黑子磁場強烈,溫度相對較低;中國是世上最早記錄黑子的國家。耀斑發生在色球層,太陽表面異常光亮,會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干擾通訊、電力和航空。太陽風是太陽表面釋放的高能帶電粒子,發生在日冕層,會破壞臭氧層;促進彗星彗尾的形成;也是形成極光(大氣、磁場、太陽風)的必備條件之一。日食需要掌握其成因(兩個:一是太陽、地球、月球處于同一直線上;二是月球在地球和太陽的中間)。月食的發生時間及其類型:發生在朔(農歷初一),有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我國最早記錄日食見于《尚書》一書。二十四節氣,最好能夠掌握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其次掌握二十四節氣的形成:春秋戰國時期《淮南子》,被科教文組織列為“非遺”,是中國第五大發明。根據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掌握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變化規律。反映降水現象的是:雨水、谷雨、小雪和大雪;反映氣溫變化的是:白露、寒露和霜降;反映自然物候的是驚蟄和清明;反映冷熱程度的是: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和大寒;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況:小滿、芒種。
下一篇:2024年省考常識模塊備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