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8 13:51:10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1.(單選題)發源于長白山的松花江滋養了東北大地,與東北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關于松花江表述錯誤的是:
A.松花江是中國黑龍江最小的支流
B.吉林市位于松花江沿岸
C.松花江是東北境內航運價值較大的河流
D.松花江流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地理國情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松花江是黑龍江在中國境內最大的支流,長約1897公里。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
B項:松花江流經吉林市,吉林市河段在冬季沿河兩岸會出現霧凇奇觀。
C項:松花江作為東北重要的航運通道,航運價值較大。
D項: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分布在北半球中緯度大陸東岸,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是亞熱帶與溫帶之間的過渡氣候。松花江流域涵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地區,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2.(單選題)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描繪的是唐代曲江的景象
B.巴基斯坦的首都是伊斯蘭堡
C.海上行駛的輪船發出六聲短笛是轉彎的警示
D.我國古代名畫《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北宋汴梁秋天的景觀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人文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海上行駛的輪船發出六聲短笛表示遇險求救信號。“一長一短聲”表示本船正在向右轉彎或掉頭;“一長兩短聲”表示本船正在向左轉彎或掉頭。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
A項:“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出自唐朝詩人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詩中把曲江與大唐融為一體,從側面形象表現出世事的變遷。
B項:巴基斯坦的現首都為伊斯蘭堡,前首都卡拉奇是最大城市。
D項:《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所繪,描繪了北宋時期汴京(今河南開封)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繁榮景象。一般而言,大多數學者認為《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是清明時節即春季的景觀,但是近20年來,一些學者對這一說法提出了質疑,因畫中出現了夏天或秋天的物件,如夏裝、蒲扇、西瓜、木炭等,故而“夏季說”和“秋季說”也有一定合理性。
3.(單選題)下列關于鹽的說法錯誤的是:
A.生活中的低鈉鹽加入了一定比例的氰化鉀,其咸味較淡
B.鹽又稱“百味之王”,是咸味的載體,具有去腥增鮮之用
C.人體如果攝入過多的鹽分,容易產生高血壓、水腫等問題
D.按來源及開采方式分類,鹽可分為:井鹽、海鹽、湖鹽等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科技常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低鈉鹽,是以碘鹽為原料,再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從而改善體內鈉、鉀、鎂的平衡狀態,預防高血壓。低鈉鹽的咸味與普通精鹽差不多。氰化鉀有劇毒,接觸皮膚的傷口或吸入微量粉末即可中毒死亡,不可能加入食鹽中。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
B項:食鹽,是咸味的載體。五味之中,咸為首,所以鹽在調味品中也列為第一,被稱為“百味之王”。鹽的作用很廣,如殺菌消毒、護齒、美容、清潔皮膚、去污、醫療、去腥增鮮等。一般在做魚時,會用鹽去腥增鮮。
C項:鹽在某些內分泌素的作用下,能使血管對各種升血壓物質的敏感性增加,引起細小動脈痙攣,使血壓升高。同時,鹽又有吸附水分的作用。如果鹽積蓄過多,水分就要大大增加,血容量也會相應增加,再加上細胞內外的鉀、鈉比例失調,使紅細胞功能受到損害,血流黏滯,流動緩慢,加重了血液循環的工作負擔,導致血壓進一步升高。如果攝入過多鹽分,會使鈉在體內積累,而鈉具有親水性,所以會引起水腫,并增加腎臟的負擔。因此,如果人體攝入過多的鹽分,容易產生高血壓、水腫等問題。
D項:按鹽的原料來源和開采方式可分為四類:海鹽、湖鹽、井鹽和礦鹽。以海水為原料曬制而得的鹽叫作“海鹽”;開采現代鹽湖礦加工制得的鹽叫作“湖鹽”;運用鑿井法汲取地表淺部或地下天然鹵水加工制得的鹽叫作“井鹽”;開采古代巖鹽礦床加工制得的鹽則稱“礦鹽”。
4.(單選題)北京市S區本著“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的原則,推出線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通過大數據等技術匯聚多方調節力量,讓百姓遇到糾紛可在線答疑,足不出戶調解糾紛,降低矛盾化解成本,為百姓維權提供新途徑。這有利于:
、贋槊芗m紛化解提供跨時空、跨地域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谛纬“社會調節替代法律訴訟”的新型調解糾紛模式
、厶嵘V訟服務水平,從根本上消除社區居民矛盾
、苄纬苫鶎由鐣卫硇赂窬,打造城市版的“楓橋經驗”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管理。
第二步,①北京市S區本著“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的原則,建立線上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為老百姓維權提供新途徑。這個新途徑就是跨時空、跨地域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對應了“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的原則,①表述正確。
、诒硎鰹“社會調解替代法律訴訟”顯然是錯誤的,社會調解和法律訴訟是相互補充的關系,都可以用來解決老百姓的法律糾紛,社會調解不成最終還是需要付諸于司法途徑。所以說“社會調解替代法律訴訟”是錯誤的,②說法錯誤。
、郾硎鰹“提升訴訟服務水平”這部分是正確的,提供了調解的新途徑,方便了老百姓的維權。但是后半句“根本上消除社區居民矛盾”這個表述是錯誤的,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矛盾論:矛盾的普遍性。社區居民的矛盾是不可能根本上消除的,但是可以出現后利用便捷的服務及時化解,③表述錯誤。
、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紹興市諸暨縣(現諸暨市)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為此,1963年毛澤東同志就曾親筆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楓橋經驗”由此成為全國政法戰線一個膾炙人口的典型。之后,“楓橋經驗”得到不斷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黨政動手,依靠群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楓橋新經驗,成為新時期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的典范。題干中提到了“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的原則正好與之對應可以稱為城市版“楓橋經驗”,④表述正確。
因此,選擇C選項。
5.(單選題)中國古代官員回避制度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細化出若干種類。下列哪種回避與其他三項體現的回避類型不一樣:
A.明朝規定“南人官北,北人官南”
B.《唐六典》規定“凡鞫獄官與被鞫獄人有親屬仇嫌者,皆聽更之”
C.宋朝規定武官與武官之間不得通婚
D.東漢桓帝時規定“婚姻之家”不得“對相監臨”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古代官員回避制度。
第二步,我國古代在對官員的選任和管理上實行人事回避制度,主要包括親屬回避、地域回避和職務回避三個方面。A項明朝規定“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南方人在北方做官,北方人在南方做官。明朝是不能在自己的家鄉附近任職,屬于地域回避。B項、C項和D項都屬于親屬回避。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
B項:《唐六典》規定:“凡鞫獄官與被鞫獄人有親屬仇嫌者,皆聽更之”。指負責辦案的官員與被告有親屬關系的,有私人恩怨的都需要回避。屬于親屬回避。
C項:宋朝規定武官與武官之間不得通婚,通婚之后就有了姻親關系。所以武官之間不得通婚,屬于親屬回避。
D項:東漢桓帝時規定“婚姻之家”不得“對相監臨”,親家不能相互監督,屬于親屬回避。
6.(單選題)下列與果樹有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A.杏樹是耐旱能力比較弱的樹種
B.冬季不需要對果樹進行病蟲防治
C.嫁接是一種常用的果樹繁殖方式
D.富含氮的肥料可促進果樹開花結果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生物醫學。
第二步,果樹的繁殖方法通常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無性繁殖主要方式有分生繁殖、扦插繁殖、壓條繁殖、嫁接繁殖等。嫁接繁殖采取優良品種植株上的枝或芽接到另一植株的適當部位,使兩者結合而生成新的植株,具有品種更加優良,繁殖速度快等優點,是一種常用的果樹繁殖方式。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
A項:杏樹原產于中國新疆,是我國最古老的栽培果樹之一,具有耐寒、耐旱、抗寒等特點,尤以華北、西北地區種植較多。
B項:冬季是果樹休眠期,也是果樹病蟲害防治不可忽視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病蟲害防治,對減輕果園全年病蟲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項:一般認為,氮肥長葉,磷肥促進開花結果。但是氮肥太多會導致葉色深綠,莖葉徒長,木質化差,成熟期延長,易受病蟲侵害,耐寒能力降低,還會產生硝酸鹽嚴重污染土壤。
7.(單選題)一提起“刀”這個字,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刀”,家家戶戶都有,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幾乎每天都用它來切、割、砍、削食物。關于刀的力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是:
A.磨刀就是要減小刀口的受力面積
B.肉斧的刀身做成圓形是為了減震
C.刀柄上刻有花紋主要是為了美觀
D.菜刀刀刃是鋸齒型的壓強會更大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物理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刀柄上凹凸不平的花紋增大了手和刀柄之間的摩擦力,減少了手滑造成的誤傷。因此,刀柄的花紋主要是為了防滑,而非為了美觀。C項說法錯誤,當選。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
A項:壓強與受力面積成反比,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磨刀就是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A項說法正確,但與題干要求不符。
B項:肉斧的刀身是圓形的,這是為了在剁肉骨頭時,不管刀的哪一個部位與肉骨頭接觸,都能保證肉骨頭對刀的作用力是通過以刀柄為轉動軸的“打擊中心”,刀的轉動作用較小,這樣就可以減小剁肉時刀對手的作用,起到減震的作用。B項說法正確,但與題干要求不符。
D項:壓強與受力面積成反比,受力面積越小,壓強越大。鋸齒形的刀刃可以增大壓強。D項說法正確,與題干要求不符。
8.(多選題)黨的七大把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作風概括為三大作風,即:
A.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
B.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作風
C.艱苦奮斗的作風
D.自我批評的作風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中共黨史。
第二步,黨的“三大作風”,是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所作的《論聯合政府》報告中提出來的,即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
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作風。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基本內容,是黨具有旺盛創造力的關鍵所在,是我們黨的勝利之本。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由此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基本經驗。
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它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和政治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是我們戰勝敵人、克服困難的法寶。大力弘揚這一作風,就必須始終不渝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廣泛深入地動員和組織群眾,把黨的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堅定不移地維護好、實現好和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是指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它是解決黨內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是保持黨的純潔性和提高黨的戰斗力的有力武器,是我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勝利的可靠保證。大力弘揚這一作風,就必須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原則,采取“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與自我批評,使矛盾得到解決,從而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
因此,選擇ABD選項。
9.(單選題)下列關于生活常識的表述,錯誤的是:
A.干冰是固體狀態的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
B.紅黃綠能作為信號燈的顏色,是因為這三種顏色有波長優勢
C.海市蜃樓是由于特殊氣象條件下大氣發生劇烈的反射造成的
D.煙草、面粉等有機粉塵聚焦的廠房容易發生爆炸事故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生活常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海市蜃樓是由于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是地表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
A項:固態的二氧化碳也叫作干冰。人工噴灑的干冰升華為二氧化碳,升華吸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形成降雨。
B項:紅黃綠三種顏色波長較長,穿透力強,容易被人們的視覺觀察到,且相互之間易于區別,因此常被作為信號燈。
D項:煙草、面粉等有機粉塵化學活動性強,接觸空氣面積大,吸附氧分子多,氧化放熱過程快,易爆炸。
10.(單選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和“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全是唐代一位著名詩人的詩句。這位詩人是:
A.陳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古詩詞。
第二步,杜甫《憶昔》云:“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稛o家別》云:“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
A項:陳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陳拾遺。他24歲中進士,后升右拾遺,直言敢諫,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株連下獄。在26歲、36歲時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頗有些遠見。其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
B項:孟浩然,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歸隱終身,曾隱居鹿門山。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后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并稱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傳世。
D項: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