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分校

您當前位置:甘肅人事考試網 > 國家公務員考試 > 備考技巧 > 高分技巧 > 2024年國考面試情況復雜多變,中央部委該如何有針對

2024年國考面試情況復雜多變,中央部委該如何有針對性備考?

2024-01-09 11:22:43 國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領資料   微信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面試是成為一名合格公務員的必經環節,要想在面試中勝出,必須要了解近幾年面試試題的命題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在面試準備環節中做到重點突出、有的放矢。

  01、面試形式

  中央部委,即中央黨群和國務院各部委的簡稱,在歷年國考面試中通常采用統考的方式進行考察。但是自2020年之后,中央部委開始獨立命題,單獨組織面試。中央部委的面試多以結構化面試為主,個別部門如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曾組織過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

  02、面試時間和題量

  若采用統考試題,每天由全國統一命題機關命制2套題目,每套題目數量5道,各招考單位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半天1套題或全天1套題,也有個別部門從中選擇3-4道題進行考察;若采用獨立命題,面試題量在3-5題不等,如中紀委3道題目、審計署3道題目、發改委5道題目。

  一般情況下,使用統考題的崗位面試總時間是25分鐘,每題單獨思考作答,不單題計時,剩余3分鐘或5分鐘時會有提醒。在近兩年的獨立命題中,各部門也基本都采用5分鐘1道題的時間量,如3道題15分鐘,4道題20分鐘,以此類推。

  03、考場安排

  考場有桌椅,提供草稿紙和筆;文字材料、漫畫、圖表有題簽,考官會讀沒有題簽的題。如果是材料套題,提前10-15分鐘在備考區閱讀材料,備考區提供紙筆,可在材料和紙上寫字記錄。

  04、考務分析

  中央部委涉及的部門較多,一般以考察常規題型為主,主要有解決問題、現象認知、觀點認知等題型,并且與公務員日常工作高度相關。這就要求考生要對政府日常事務和工作流程有所了解,并積極關注和思考社會熱點現象。但隨著對考生能力要求的提高,近幾年也會對情景模擬、反駁、漫畫、人崗認知等題目進行考察。

\

  ★命題特點一:政府實務類題,交叉考核,綜合能力要求強

  上圖中,政府實務類題包括解決問題類(32.5%),組織活動類(20%),情景模擬(6%)這三類題就占了將近50%的比重,顯然是備考的重中之重。但是,這些題目對考生單一能力的要求在降低,而對綜合能力的要求在增加。

  這個變化主要體現在處理的問題由單一矛盾向復雜矛盾轉變。比如2023年3月29日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的試題:你的同事小韓是辦事大廳窗口工作人員,一位大爺替兒子去窗口辦理業務,但沒帶齊相應證件,小韓不耐煩說自己要下班了,讓大爺明天再來辦理,大爺為此非常生氣,說要找領導投訴。你作為小韓的同事,怎么對小韓和大爺進行勸說,請現場模擬。這樣的特殊題型處理矛盾也多樣化了,有辦事的矛盾,有工作態度的矛盾,涉及主體也多元化,有大爺,大爺的兒子,小韓,考生答題的時候要做到全面思考。

  ★命題特點二:國家政策講政治,社會現象近民生

  認知類題開始側重政治理論的考察,比如2023年4月18日中央辦公廳試題:“我們始終從國情出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保持歷史耐心,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談談你對“歷史耐心”的理解。這類題目要求考生有極高的政治素養和對國家政策有深刻的解讀。除此之外,中央部門面試也非常重視考生日常的積累和閱歷。2023年4月18日中央辦公廳試題:目前有些城市興起陽光驛站,有效地解決了快遞、外賣小哥新就業群體休息、飲水、充電、如廁等現實需求,給外賣小哥、快遞小哥等提供了便利。對于陽光驛站你認為如何能夠長效開展?這類題目和我們日常生活很貼近,要求學生平時需要積累生活經驗,有真切的體驗才能有效作答

  ★命題特點三:既要在經歷中認清自己,也要通過經歷來展現自己

  近幾年來,面試題目的設置有越來越新穎的趨勢,更加注重細節。比如2023年3月29日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試題: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你單位準備舉辦一場改革開放征文比賽,你認為舉辦本次活動哪兩個環節最重要?并就其中一環節進行具體闡述。此題只考察學生對于征文活動的某個細節的作答,注重活動流程的細節。

  另外一方面,比如2023年4月2日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試題:你單位為了更好的質量和效果,組織退休職工去新的機構體檢,體檢當天人很多,協助的工作人員不夠。退休職工有很多不滿:

  甲:覺得新的體檢地點太遠

  乙:覺得智能叫號不會用

  丙:覺得早餐不好吃

  丁:覺得不如別的體檢機構。

  對此,領導讓你處理,你會怎么辦?

  此類解決問題類的題目,更加重注各種細節矛盾,考生解決要做到逐一問題,逐一細節解決

  05、試題感知

  當前,《我在故宮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天工蘇作》等一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播出后受到一片贊譽。對于這種現象你怎么看?

  【主要測評要素】綜合分析能力

  【參考解析】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為傳統文化賦予了新的活力,對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具有深刻意義。這些紀錄片廣受贊譽,反映出當前國人對于傳統文化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愈發閃耀。

  在如今網劇盛行,影視劇鋪天蓋地的環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能廣受贊譽,活力“出圈”,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這些紀錄片的選材多以民間藝人或是工匠為主角,以文物保護、文化遺產傳承為題材,貼近生活的同時,文化氛圍十足,能吸引廣大人民群眾的興趣,備受贊譽也說明了越來越多的人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產生認同與共鳴。

  另外,當前,從國家到地方,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這也為國人重新認識和評價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了有利的輿論環境和社會思潮。其次,拍攝紀錄片的團隊非常專業,拍攝的手法寫實、真實、現實,把工匠精神這件嚴肅的事講得細膩、溫軟且富有人情味,符合大眾口味。最后,這些紀錄片所傳遞的核心思想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正確引導社會風氣,給人以鼓舞,能引導更多的人關注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參與到保護非遺的隊伍中來。所以,這么有意義的紀錄片怎么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我認為可以有如下三點措施:

  第一,政府有關部門要持續發揮支持和引導的作用,大力宣傳優秀的傳統文化,號召大家重視對非遺的保護,例如文化和旅游局,廣電局,知識產權局等部門聯手,利用短視頻平臺和官方的微博、微信公眾號播放相關視頻,并創新思路,用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第二,各視頻平臺和拍攝團隊也要承擔起社會責任,不要被利益蒙蔽了雙眼,要多拍攝和推出保護傳統文化相關的視頻、片段,以更加優質的內容激發廣大群眾的興趣,以更寬的渠道讓廣大群眾深入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第三,讓科技進一步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賦能?梢酝ㄟ^小程序、AI技術讓群眾參與其中,改變以往群眾旁觀者的身份,以“沉浸式”的體驗,讓人民群眾更加立體化地感受文化魅力。

以上是《2024年國考面試情況復雜多變,中央部委該如何有針對性備考?》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省考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shirui)
聯系方式

華圖教育兔小妹

微信號:htjy420
驗證信息:國考
報考問題解惑,貼心的報考指導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gshtjy
驗證信息:國考
關注微信公眾號,獲取公考資訊
有報考疑惑?在線客服隨時解惑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国模精品一区二区,萝控精品福利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