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5 16:39:12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2元錢無限續杯,老人小孩可免費喝,被稱為良心做生意的武漢“糖水爺爺”,日前登上網絡熱搜。但溫暖感動的畫風沒有持續,隨之而來的是洶洶的質疑、謾罵、造謠等網絡暴力。
何為網絡暴力?
網絡暴力是發生在網絡公共空間里的針對特定個人的侵權行為。比如,仇恨言論、虛假消息、暴恐言論等。這種行為往往由一個人發起、參與人數眾多、公眾互動頻次高、具備跨平臺傳播等特點,其危害后果不可預測、不可控制,通常伴有侵犯人的名譽、披露人的隱私、侮辱人的尊嚴等侵權行為。
原因:有句話說的好,“不要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輕易作出評論,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由于網絡具有虛擬性和匿名性,使得用戶在用網過程中忽略了真實的社會身份、道德準則和規章制度,抱著“法不責眾”的心理去引導事件走向;此外,法律層面沒有要求公共信息發布平臺對用戶信息發布行為承擔事先審查義務,而只能通過事后救濟的方式對信息進行處置,助長了“網絡噴子”“網絡水軍”“鍵盤俠”的氣焰。很多情況下,網絡暴力蔓延背后存在網絡黑產或幕后推手的惡意引導,這也導致了治理的復雜性、緊迫性。深入剖析這些案例可以發現,網絡暴力蔓延中時常伴隨著人肉搜索等亂象,這也凸顯了個人信息、個人隱私的泄露問題。個人信息、數據的泄露是造成網絡暴力事件影響力擴大的重要環節。
對策:網絡文明需要多方發力、久久為功
一、要通過引導教育的方式,提升公民的媒介素養、文明素質,網絡社會是現實社會通過互聯網紐帶作用形成的虛擬空間,加強文明社會建設也要加強網絡文明、網絡倫理建設。
二、要采取事先預防與事后救濟相結合的方式遏制網絡暴力。網絡信息傳播離不開網絡平臺,要先從規制平臺入手,在法律中明確平臺的事先審查責任,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圖片、文字、語音等進行識別,過濾顯而易見的違法侵權信息,對于其他較為隱蔽的侵權信息,可由受害人通知平臺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嚴格落實網絡實名制,限制公民肆無忌憚地在網上發表言論,這樣也可以在網絡暴力發生后及時追究責任;加大對侵權人或不履行主體責任平臺的法律責任追究,降低維權人成本,提高侵權人成本,既是對受害人的救濟,也是對侵權人的震懾與遏制。
三、要及時建立有效地投訴舉報機制,保證能夠快速、有效、便捷地處理民眾的投訴和舉報,這樣可以讓網絡暴力及早被發現,扼殺在萌芽狀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