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6 16:49:24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定義判斷題,簡單來講考的就是一種“現學現用”的能力。“現學”就是要完全遵照題干已知信息,“現學”就是要對選項的匹配程度進行即刻判斷。定義題的題干會將概念的內容進行客觀闡釋,闡釋內容由主客體、限定內容、中心詞構成,清晰易懂。所以,題干閱讀起來難度不大,定義判斷的閱讀理解難度更有可能設置在選項中,比如古文選項。而古文選項,讓一部分考生有畏難情緒、慌張中打亂了定義判斷的解題節奏;也有一部分考生因為自己中小學時曾學過詩歌、大意之下判斷失誤了。
想要解決定義判斷題中選項這一“古”,就像孫悟空要拆穿白骨精的真面目,需要“三打”。
第一打,是要堅定地“打磨”定義判斷的解題步驟。解題步驟應從閱讀設問入手,著重閱讀題干信息。熟背如下解題步驟:
第二打,是要巧妙地“打透”古文的理解。分析和理解古文選項時,要把古文的單音節詞轉換成雙音節詞,面對省略句式并彌補上其缺失的語法部分,得到完整通順的白話文釋義。
第三打,是要全面地“打破”古文的干擾。打破干擾的關鍵在于匹配關鍵信息時,一定要用釋義去與關鍵信息進行匹配,尤其注意區分古文釋義的一詞多義。
以下面這道題為例。
【例】時間知覺是對客觀現象延續性和順序性的感知。時間知覺的信息,既來自于外部,也來自內部。外部信息包括計時工具,也包括宇宙環境的周期性變化。內部信息是機體內部的一些有節奏的生理過程和心理活動。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沒有包含時間知覺信息的是:
A.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B.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D.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正式開打!
第一打:按照解題步驟獲取設問和題干信息。
從設問句判定,本題屬于“時間知覺信息”概念下的選非題。從題干中能找到的關鍵信息有“對客觀現象延續性和順序性的感知”和“宇宙環境的周期性變化”,以及“機體內部的一些有節奏的生理過程和心理活動”。
第二打:將古文選項轉化成釋義。
A項轉化成“東邊太陽出現和西邊下雨同時發生,說不是晴天但是又有晴天的景象”,B項轉化成“三更時分亮燈夜讀直到五更時分晨雞打鳴,正是男孩子們讀書的好時候”,C項轉化成“月亮有陰、晴和圓、缺的交替變化,讓人有悲傷、歡喜的情緒和對離別、相聚的感嘆”,D項轉化成“月亮出現驚動了山中的飛鳥,時而在春天的溪澗里不時地鳴叫”。
第三打:將釋義與題干關鍵信息進行。
其中,B、C兩項較明顯。B項匹配發現“三更時分到五更時分”屬于“宇宙環境的周期性變化”,符合定義。C項匹配發現“月亮的交替變化”屬于“宇宙環境的周期性變化”,“悲傷、歡喜”屬于“機體內部的一些有節奏的心理過程”,符合定義。而A、D項分別“日出”、“月出”,都涉及宇宙星體和“出”這一單音節詞搭配,容易被當做類似項被聚類排除。實際上兩個“出”一個是“出太陽”,一個是“月亮出現”,區分一詞多義才能發現A項中“日出”義在晴天的天氣狀態,D項中“月出”義在月亮升起的周期動作。對比發現“月亮升落”屬于“宇宙環境的周期性變化”,而A項的“晴天”是天氣不符合“時間信息”,也不具備“延續性和順序性”,所以A項不符合定義,選非題答案當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