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中華文化之根,講好中國故事;親近鄉土文化之田,體驗農耕文明;追溯歷史文化之源,感慨興衰榮辱。這些都是研學活動的成功典范。當下,研學活動形式多樣、內容多元、管理規范。然而,也存在研學旅行流于形式、走馬觀花、負荷運營等問題。究其原因,在于違背了研學以“成人”的初衷。因此,要想學以成人,必須在行進中思考,在實踐中學習,方可造就健全的人格、成熟的品質。
行中去悟是“成人”的起源。走出書齋、廣采博收,才能塑造成熟完整的人格。時代楷模黃文秀,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深入群眾家中,了解民生疾苦,探索致富道路,發展種植產業,建立電商平臺,讓貧困戶走在了小康之路上。她行走在鄉村中,悟到了脫貧致富的門路;她行走在群眾中,悟到了改善民生的理念;她行走在基層中;悟到了讓人民當家作主的初心。行中去悟,是學以“成人”的起源,只有通過行走,才能悟到了為人民服務的真理,進而讓“成人”更好惠及千家萬戶。因此,要想“成人”,必先行動起來。
實踐中學是“成人”的過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樣,實踐也是塑造健全完整人格的唯一方式。古有神農嘗百草,親自采藥、以身試藥,不惜生命,為治病救人開創醫藥的先河。今有當代神農袁隆平,辛勤耕耘,不懈探索,雜交水稻,為解決溫飽培育糧食的稻草。外有哥白尼的日心說,打破思想禁錮,探求科學本真。上述都是在實踐中學習的過程。也正是在這一過程當中,凸顯了神農舍生取義的人格、塑造了袁隆平造福人民的人格、歷練了哥白尼追求真理的人格。因此,實踐不僅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更是一個“成人”的過程。
回首過去,學以“成人”,是遠游異地、訪師問道、游說諸侯;把握現在,學以“成人”,是修學游行、體驗生活、敬畏歷史;展望未來,學以“成人”,是育人理念、精神需求、小康生活?v觀歷史,研學不僅是人格的健全,更是文化的傳承。行走去悟,方以成人;實踐中學,方以化人;學以成人,沒有終止符。
以上是《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學以成人成就大我》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省考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shirui)華圖教育兔小妹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