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8 15:38:01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一、分論點優化
可以使用以下詞匯:
1.根本、保障、關鍵;基石、引擎、航向;前提、手段、目的;
2.動力泵、催化劑、護身符;防腐劑、潤滑劑、助推劑; 動力泵、安全網、防護堤;
(根本)立足點、(重要)著力點、(戰略)切入點;
(增添)新勢能、(構建)新格局、(擘畫)新藍圖;
(撬動)新動能、(釋放)新活力、(繪就)新藍圖;
3.發展之要、現實之需、必由之策;添磚加瓦、保駕護航、聚心凝力;
根本之策、應有之義、治本之策;價值堅守、精神積淀、時代需要;
提供助力、指明方向、夯實根基;錦上添花、把薪助火、固本培元;
重要途徑、核心舉措、強大助力;夯基壘臺、立柱架梁、添磚加瓦;
4.插上“騰飛的翅膀”、按下“加速的按鈕”、架設“便捷的橋梁”
二、引言優化
【信念】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志當存高遠。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
【務實】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
天下事,以實則治。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道不可坐論,國不能空談。
言之非難,行之則難。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堅持】
風雨多經志彌堅,關山初度路猶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登高必先修其低,行遠必先修其近。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創新】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不日新者必日退。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推陳出新,饒有別致。
師其意,不師其辭。
【民生】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但愿蒼生俱保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知屋漏者在宇上,知政失者在朝野。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
三、案例優化
1.毛相林:絕壁開路,帶頭“拔窮根”
他以“愚公移山”的決心和毅力,帶領鄉親們在絕壁上鑿出一條8千米長的“絕壁天路”,后又帶頭引路,培育水果、發展鄉村旅游,改變村民貧困落后的面貌。他43年不改初心使命,鑄就了“下莊精神”。
2.白晶瑩:剌繡脫貧,開拓一條新路
她積極推動蒙古族刺繡非遺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籌劃建立國內最大的蒙古族刺繡扶貧車間,共帶動科爾沁右翼中旗2.6萬名婦女參與蒙古族刺繡產業,帶領貧困地區農收民婦女開拓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3.劉虎:身患重疾,也要讓百姓喝上“安全水”
為實現貧困人口飲水安全保障目標,在發現身患肺癌的情況下,仍堅持奮戰在伽師縣城鄉飲水安全工程一線。他使47萬各族群眾喝上了“安全水”“幸福水”,內己卻因耽誤治療及勞累過度,病情惡化,左眼失明、癱在床。
4.李玉:每年280多天奔波,用科技助力脫貧
他是“小木耳大產業”的領路人,是國內“南菇北移”“北耳南擴”等食用菌產業發展戰略的首倡者。2012年以來,他率團隊深入全國40多個深度貧困地區,幫扶800余個村、3.5萬余貧困戶實現徹底脫貧。
5.張小娟:行走在扶貧一線,群眾知心人
她主動放棄北京工作,回到深度貧困的家鄉遍訪全縣208個村的所有貧困戶,被干部群眾稱為“藏鄉好女兒”“群眾知心人”。2019年10月7日,在下鄉扶貧返回縣城途中,因車輛墜河不幸殉職,年僅34歲。
6.張桂梅:扎根邊疆,用教育為女孩們筑夢
她胸懷夢想、矢志不渝,扎根邊疆教育一線40余年,推動創建了中國第一所公辦免費女子高中。她身患絕癥,卻拖著病體堅守三尺講臺,建校12年來幫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進大學。
7.趙亞夫:40年不忘初心,促成科技興農
他40年堅守科技興農的情懷,發展高效農業。2013年以來,他和團隊積極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走進陜西、貴州、新疆等地,培育農村科技人才1200名。
8.姜仕坤:引領山地發展,用生命探索脫貧道路
他帶領全縣干部群眾以山地經濟為引領,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睛隆羊”,還使山地旅游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2016年4月,他在出差時突發心臟病去世,年僅46歲。
9.夏森:艱苦留給自已,成就貧困學子的“大學夢”
多年來,她一直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離休后仍心系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累計捐出自己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203.2萬元,其中100萬元設立“夏森助學金”,目前已資助182名貧困大學生圓了“大學夢”。
10.黃文秀:主動請纓一線,為扶貧獻出生命
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后,黃文秀放棄大城市高薪工作,毅然回到家鄉,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勇挑全村脫貧重任,帶動全村實現整體脫貧,卻在2019年6月遭遇山洪因公殉職,年僅3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