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 13:12:27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可能性推理一直以來都是多省公務員考試中?碱}型,其中削弱型題目是考查重點。這類題目找準結論是關鍵,多數題目的結論出現在尾句,包含明顯的因果關系,而找到因果關系是解題的核心。削弱型題目大多數都是分析因果關系從而找到漏洞,今天華圖教育帶著大家學習削弱型題目較為常見的一種削弱方式——另有他因。
【例】研究顯示,約200萬年前,人類開始使用石器處理食物,例如切肉和搗碎植物。與此同時,人類逐漸演化形成較小的牙齒和臉型,以及更弱的咀嚼肌和咬力。因此研究者推測,工具的使用減弱了咀嚼的力量,從而導致人類臉型的變化。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者的觀點?
A.對與人類較為接近的靈長類動物進行研究,發現它們白天有一半時間用于咀嚼,它們的口腔肌肉非常發達、臉型也較大
B.200萬年前人類食物類型發生了變化,這加速了人類臉型的變化
C.在利用石器處理食物后,越來越多的食物經過了程度更高的處理,變得易于咀嚼
D.早期人類進化出較小的咀嚼結構,這一過程使其他變化成為可能,比如大腦體積的增大
【答案】B
【華圖解析】
題干由人類開始使用工具處理食物的同時,人類逐漸演化形成較小的牙齒和臉型等,二者時間重合,從而得出是因為工具的使用減弱了咀嚼的力量,所以臉型發生變化。
A項,與人類較接近的靈長類動物并不能說明人類的情況,無法削弱,排除。
B項,指出是因為人類食物類型發生了變化才導致臉型的變化,屬于另有他因,有力地削弱了研究者的觀點。
C項,說明利用石器處理食物使得食物變得易于咀嚼,進而導致人類臉型發生變化,加強了題干觀點,排除。
D項,并未說明人類進化出較小的咀嚼結構是什么原因導致的,無法削弱題干觀點。
故本題選B。
我們發現這類題目的特點是題干討論A導致B,選項則說C導致B,那也就是說選項如果成立,說明題干中的原因可能不成立。換言之,原因A與原因C是共存的,那么就有可能是原因C導致的結果B的發生,而不是原因A,從而能夠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這種削弱方式就叫另有他因。相信大家通過多加練習,能夠熟練掌握另有他因的削弱型題目的解題方法,提高做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