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筆試結束后,考生們就會盼著出筆試成績,出筆試成績后就會出現幾家歡喜幾家憂的情況,進不了面試的考生們一般郁悶一段時間后就會尋求其他出路,進了面試的考生興奮之余更多地是忐忑不安。進面后之所以忐忑不安是因為面試時間很短暫,往往就20~30分鐘,但是這短暫的不到半小時的時間會決定一個考生的命運,是魚躍龍門順利成“公”還是名落孫山從頭再來。
正是因為面試環節如此關鍵,這讓很多考生感覺面試很難,但其實不然。根據面試的目的,只要考生們能夠做到“內外兼修”,打造真實自我,將“真”這一要素賦予到他們的答題過程中,往往就能在面試中獲得高分,順利上岸。
真即真誠、真實,求真就是要做到真實與真誠。考生面對的考官大部分是經歷過多次面試,眼光非常獨到的。十月份左右,筆者在和一位黨校的老領導聊天時,老先生表示現在的學生差不多是流水線作品,聽不到真正的想法,說話也沒有感情,只是機械化的答題。如何轉變自己,使自己不做答題機器,關鍵就在于將“真”這一要素;同時求真也會讓自己進入放松狀態,表現出最好的自己。
那么怎樣將“真”這一元素賦予到內外兼修之中呢?我們首先從“外”這個角度說起。外就是考生的“聲臺行表”。最好的狀態便是彬彬有禮,落落大方。面試就是考生一個人的聊天,破除掉你的緊張情緒,自信的去表達。有兩點需要注意。首先,聲音一定要洪亮,不要讓考官聽不清你在說什么,做到把你的聲音送到考官耳朵里面去;其次,盡量微笑。實踐證明,關于外在是可以訓練出來的,但是在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真心的去微笑,去表達,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關于內這一方面,是考生的答題內容,也是考生的內心情感,情緒,觀點,看法。在內這一方面求真有如下幾個關鍵點。第一;表達真實情緒。一些應急應變題目中會有前置條件,例如,你工作失誤沒把工作做好受到批評,這時大部分人的真實情緒應該是沮喪,所以這個是可以說的。這樣會更真實,更生活化。第二,多用自身舉例。自身的真實經歷能能很快抓住考官的注意力,同時讓考官更加直觀的去認識考生。第三,表達真實的理性想法。人的觀點想法有的是理性的,有的會不是那么理性。表達出自己的真實理性想法,讓考官感受到你的思維的寬度廣度及高度,往往高分就到手了。
親愛的考生們,面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難,內外兼修,打造真實自己,相信能夠順利突破,一舉成“公”。
下一篇:結構化小組是互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