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8 14:01:28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熱點鏈接】
1.2023年7月13日,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省秦嶺辦)獲悉:目前,秦嶺陜西段2022年生態環境質量優良等級區域占比為99.3%,53個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達到Ⅲ類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秦嶺區域內的11個縣區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區),秦嶺生態環境質量穩步向好。
2.坐落在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北邊緣的新疆阿克蘇地區,以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為開端,創造出了戈壁成綠洲、荒漠變果園的綠色奇跡。如今,這里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繼續在生態環境治理上邁開新步伐、開啟新篇章。5月13日,新疆首個入選全國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的項目在阿克蘇地區集中開工,計劃用三年時間總投資超50億元,對阿克蘇河流域生態環境進行綜合改造提升,續寫柯柯牙的綠色新篇章。
3.爾林兔大草原景區位于神木市爾林兔鎮西葫蘆素村,處于鄂爾多斯高原與毛烏素沙漠過渡地帶,面積達1.3萬余畝。近年來,神木市對原先荒蕪的草原進行了保護性開發,根據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要求,將草原納入生態保護和旅游開發建設管理中,發展特色農業和觀光農業。萬畝草原、千畝花海、百畝樂園……昔日荒蕪的沙地成了集田園花海休閑觀光、農業生產農事研學、精品草原露營、民俗文化美食街區、特色鄉村節慶活動等于一體的特色休閑旅游景區。
【政策理論】
1.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 近 平總書記從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視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論斷,強調“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符合生態的系統性,堅持系統思維、協同推進。“沙進人退”轉為“綠進沙退”,各自為戰轉為全域治理,多頭管理轉為統籌協同,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之所以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牢固樹立、深入踐行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
2.成績
(1)通過修復水生生態,還生命以家園。我國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七大流域和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的1614個水質斷面中,大江大河干流水質穩步改善。
(2)通過修復陸生生態,還人間以綠色。綠地空間不斷擴大,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我國森林覆蓋率已由20世紀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3.04%,森林蓄積量超過175億立方米,森林質量不斷提升,生態功能持續改善,森林植被的總碳儲量達到89.8億噸,年涵養水源6289.5億立方米,年固定土壤87.48億噸。“十三五”期間,全國新增濕地面積達300多萬畝。目前,我國初步建立以國家公園、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為主體的濕地保護體系,濕地保護率達52%以上。
(3)通過防治水土流失,還大地以根基。與20世紀80年代監測的我國水土流失面積最高值相比,全國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97.76萬平方公里。全國水土流失狀況繼續呈現面積強度“雙下降”、水蝕風蝕“雙減少”態勢。
(4)通過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還地球家園美麗藍色。陸續開展沿海防護林、濱海濕地修復、紅樹林保護、岸線整治修復、海島保護、海灣綜合整治等工作,局部海城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鹽沼等典型生境退化趨勢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生態狀況總體呈趨穩向好態勢。
(5)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積極成效。自然保護區數量逐年增加,保留了各種類型生態系統,為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自然本底奠定了根基。我國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1.18萬個,其中,國家公園10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74個,90%的典型陸地生態系統類型、85%的野生動物種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納入保護范圍。大熊貓、朱鹮、東北虎、藏羚羊、蘇鐵、蘭科植物等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呈穩中有升的態勢。
3.問題
(1)一體化自然生態保護與修復機制尚未建立。目前,生態保護和修復職責分散,涉及自然資源部、發展改革委、水利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等多部門,由于部門分割、職責分散,還未建立一體化保護修復的機制,在實際工作中容易導致規劃林立、資金分散、項目零散、各自為戰等現象。
(2)統一的生態狀況調查監測評價體系有待加快建立和優化。2020年,《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印發,明確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的任務書、時間表,要求到2023年,完成自然資源統一調查、評價、監測制度建設。這是從生態安全大局和全局上對生態風險進行定量定性分析、識別和診斷生態問題的基礎和前提,直接影響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編制、政策制定和精準施策,需要加快推進,目前仍存在生態狀況不清,數據口徑不一的現象。
(3)生態修復實踐中也存在一些新問題。對山水林田湖草作為生命共同體的內在機理和規律認識不夠,存在忽視水資源、土壤、光熱、原生物種等自然稟賦的現象,生態修復中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落實不夠,工程思維較重,修復措施相對單一,修復工程存在“拼盤”問題,甚至存在以生態修復為名盲目改造自然,甚至破壞自然的行為。
(4)缺乏市場化多元化投入機制,投入渠道單一,過度依賴財政投入,并存在有限的財政資金重復投入、平均投入、綜合效益不高等問題。缺乏激勵政策和措施,運用政策和經濟杠桿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市場機制尚未建立。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矛盾仍存在,工程實施仍以財政投入和政府行為為主,在運用市場機制分擔生態治理責任和分享治理成果,以及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良性互饋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
4.對策
(1)注重體制機制的系統性,堅持部門協同,區域聯動。建立多部門、多層次、跨區域協同推進機制,建立由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財政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林業和草原局等多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各類規劃、資金、項目,對山水林田湖草沙進行一體化保護、一體化修復,強化部門和地區之間協同和信息共享,做到目標統一、分工協作,提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的質量和效率。
(2)強化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夯實生態保護修復基礎理論。要以生態學為基礎,遵循生態系統內在機理和規律,充分考慮不同地區地理氣候等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生態區位等多要素特點,因地制宜,科學布局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以水資源承載力為約束條件,做到“以水定綠、以水定林、量水而行”,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田則田、宜濕則濕、宜荒則荒、宜沙則沙。
(3)要以提高生態效益和提供更多生態產品為目標,構建生態系統健康診斷理論體系。生態系統健康是反映生態系統結構和服務功能良好的重要指針,健康的生態系統具有旺盛的活力、穩定的組織結構、強大的恢復力和完善的服務功能,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構建健康穩定的自然生態系統。要綜合運用物種法、結構功能指標法、生態系統失調綜合癥診斷法、生態系統健康風險評估法、生態脆弱性和穩定性評價法、生態功能評價法等生態系統健康診斷方法,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開展生態系統健康診斷,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分區、分類治理。
(4)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夯實基礎數據支撐,為生態保護修復提供支撐。要充分發揮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隊伍的優勢,充分利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衛星遙感等技術,構建“前期現狀評估、過程績效評價、后期管護評估”的全周期全過程動態監測體系。要充分利用統一的調查監測數據,運用上文所提的生態系統健康診斷方法,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承載能力、適應性、脆弱性、敏感性評價,客觀評價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并據此制定符合地理發展規律的生態修復保護方案。
(5)完善過程績效評價,建立科學客觀的績效評估體系,引入第三方評估,加大生態效果評估比重,運用現代技術建設信息管理平臺,實施短期評價和長期跟蹤評估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提高項目實施效率和監管力度。進一步強化后期管護評估,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和大數據平臺,運用遙感技術、全球定位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數據庫技術和網絡技術等高新技術手段,實現對生態系統的全方位、多層次、長期性的跟蹤評價,動態實時監測生態治理工程進展,精準評估治理效果,建立重大工程和生態系統評估檔案。
(6)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破解生態保護修復和經濟發展矛盾。一是解決生態保護修復資金投入問題。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探索建立生態票、森林覆蓋率等指標交易機制,探索排污權、碳排放權以及干旱地區水權等生態資源產權交易制度。二是解決生態產品提供地區長遠發展問題。探索發展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林草特色產業,建立起適宜自然資源稟賦和良性循環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創新生態補償機制,建立與主體功能區戰略相銜接的縱向生態補償機制,對重點生態空間、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的核心保護區等區域,由國家或地方財政轉移支付形式進行補償;健全基于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的多元化、市場化橫向生態補償機制。
【知識運用】
1.習 近 平總書記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對于這句話,請談談你的理解。
2.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30日表決通過《黃河保護法》。這部法律將從2023年4月1日起施行。請談談你的看法。
3.在“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的評選活動頒獎過程中,某位頒獎嘉賓突發身體疾病,引發在場人員混亂。你作為活動的負責人,你會如何處理?
4.7月12日是2023年“全國低碳日”,今年的主題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發展”,F需要面向所轄社區組織一次主題宣傳活動,請問你如何組織?
【知識運用參考要點】
1.【評分要點】
(1)能夠充分解讀總書記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如生態治理的大局觀、全局觀及生命共同體等,并解釋其含義。
(2)能夠分析這句話提出的原因或背景,如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形勢十分嚴峻?梢赃m當舉例,如荒漠化、沙漠化、厄爾尼諾現象等。
(3)能夠提出如何踐行或推廣的對策或建議,如:樹立系統的思想、資源有償使用的思想,制定最嚴格的環保法律法規,嚴格監管,加強宣傳等。
2.【評分要點】
(1)能夠對這部專門性的法律進行高度認可?梢赃m當擴展到我國對于水域保護的法律法規,如《長江保護法》。
(2)闡述法律出臺的背景,可以結合黃河沿岸生態破壞的例子,可以闡述歷史上不保護生態環境的惡果,如河南省開封埋在地下城。
(3)能夠闡明這部法律的重要意義價值。如:黃河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了法律保障,促進了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合作,對于保護黃河生態環境、促進黃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等。
3.【評分要點】
(1)及時介入,控制事態。第一時間聯系主持人,通過其控制現場事態,有效溝通,請在場同事少安毋躁。及時聯系醫護人員過來協助。
(2)了解情況,有效解決。通過觀察或詢問的方式,了解該嘉賓的身體情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處理。如果只是一時不適,請其移步休息室進行休息。如果是嚴重不適,派人派車送往醫院診治,并做好頒獎環節的調整,完成本次頒獎活動。
(3)事后,前往醫院看望嘉賓,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今后的活動安排中,注意照顧相關人員的身體狀況?偨Y經驗,完善應急處理方案。
4.【評分要點】
(1)科學制定相應的宣傳方案。如:方式的選擇,主題的設定,人員的安排,內容的設計等。招募好宣傳人員,做好物資準備。對于宣傳人員可以進行前期的培訓,明確每個人的任務職責。
(2)統籌推進具體工作事項,協助解決工作人員遇到的難題?梢圆扇《喾N方式進行宣傳,如視頻宣傳、演出、親子互動游戲等。宣傳內容圍繞主題,如綠色出行、節約用水等。
(3)做好現場秩序的維護、環節的保障、視音頻的記錄等。如遇突發情況能及時處理,如設備損壞及時更換。遇到現場混亂的情況,及時派人處理。
(4)做好效果評估,以問卷或訪談等有效形式進行。對于可能存在宣傳不足的問題也積極改進,建立長效的機制,可以定期舉辦此類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