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直播間下單、看博主分享種草……這些沉浸式、互動式的消費新場景,已經融入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然而虛假營銷、“刷單炒信”、“大數據殺熟”等困擾也如影隨形。4月9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相關情況,就這類社會關心的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必須看到,多元線上消費場景正重塑消費結構、釋放消費潛力。數據顯示,去年網絡購物、電商直播等線上消費類應用延續增長勢頭,全年網上零售額達15.4萬億元,同比增長11%,連續11年穩居全球第一。其中,直播電商市場規模近5年來增長了10.5倍,成為電子商務發展新增長點。與此同時,投訴舉報的增幅高達47.1倍,充分說明消費環境有待優化提升。
如何進一步規范直播電商市場,培育壯大新型消費?《條例》針對網絡消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作出了禁止“刷單炒信”、禁止“強制搭售”、禁止“大數據殺熟”、規范“自動續費”、保障“無理由退貨”等一系列規定。在此基礎上,針對直播的特性和突出問題,從強化信息披露、完善平臺管理、規范營銷行為等方面劃定底線和紅線,比如明確提出必須說清楚“誰在帶貨”“帶誰的貨”,有助于更好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營造更加安全、誠信、公平的消費環境。
創新監管不是為了“管死”,而是為了行業健康長久發展!稐l例》秉持“消費者和經營者都是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原則,既保護消費者權益,也禁止某些惡意索賠等行為,這也是基于以往案例所作出的現實考量。在去年市場監管系統接受的1740.3萬件投訴中,參與投訴人均1.8件,而有人投訴卻超過3000件。對此,《條例》首次規定,投訴舉報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騙取賠償、敲詐勒索的要承擔行政責任乃至刑事責任等,同時要避免“小錯大賠”“小過重罰”,是對于懲罰性賠償、行政處罰制度的準確適用,也是對于經營者權益以及整個行業生態的有力保護。
要讓市場運行更有序,除了加強政府監管、社會監督之外,經營者和行業也需要從自身做起更好地發揮作用。一是嚴把質量關,不做虛假夸大和誤導性宣傳,加強對產品的全流程質量監督,及時自查自糾;二是用好直播+,開辟與文化、旅游、健康等領域的融合發展模式,打開直播電商新空間;三是突出個性化,努力打破單一化、同質化的直播帶貨套路,通過多元化、個性化的營銷方式,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
2024年被商務部確定為“消費促進年”。將于7月1日起施行的《條例》,為解決新場景新業態萌發的新問題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新路徑,標志著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也將是我們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全面建設消費友好型社會的重要一步。
以上是《2025國考申論熱點:讓消費新場景釋放新潛能》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省考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shirui)華圖教育兔小妹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