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1 10:32:54 國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領資料
微信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行測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模塊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很多考生在未系統學習言語模塊前,都會對這個模塊有些誤解,比如這個模塊沒有技巧可言,主要依靠自身理解能力,和知識儲備等。其中考生十分易犯的錯誤就是離開題干,憑常識來做題,而考試中偶爾會出現一些“反常識”的題,這就讓許多考生落入“陷阱”。因此我們應克服按常識、憑感覺做題的習慣,腳踏實地地依據題干信息選擇選項。
例題講解:
1. 輸血本質上是一種移植,必然會伴隨一系列可能發生的免疫反應,移植物抗宿主病就是其中之一,其發病原因簡單說來就是供血者體內的免疫活性淋巴細胞在患者體內遷移、增殖,反客為主,進而攻擊患者的免疫系統。正常情況下,受血者會把供血者淋巴細胞識別為“異己”而加以排斥,這樣供血者淋巴細胞就不能在受血者體內存在。而當受血者與供血者有血緣關系時,兩者一部分遺傳基因相同,受血者免疫功能低下,不能識別供血者的淋巴細胞,使得供血者的淋巴細胞在受血者體內植活并增殖,導致發病。所以,________________。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采用嚴格規范的臨床輸血技術至關重要
B. 沒有經過病原體檢驗的血液是不安全的
C. 直系親屬之間不能相互獻血
D. 血型相同者也存在輸血風險
【答案】C
【點評】這道語句填空題,是典型的易錯題。許多考試憑借一些影視劇中“病人病危,家屬獻血”的情節排除了正確選項。而如果按語句填空題的正確做法做題的話,是非常簡單的。
【解析】第一步,分析橫線處的上文語境。根據橫線前的“所以”可知,橫線是對前文內容的總結。文段首先論述了輸血的原理以及排異反應,接著介紹了正常情況下,受血者會把供血者淋巴細胞識別為“異己”而加以排斥。最后通過轉折詞“而”指出當受血者與供血者有血緣關系時,受血者不能識別供血者的淋巴細胞會導致發病。所以橫線處得出的結論應與“血緣關系”這一話題有關。
第二步,對比選項。C項的“直系親屬”符合上述語境。
因此,選擇C選項。
2.想一想肥沃土地的來歷,你會不由得涌起一種遙接萬代的感情。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在最古老時代原是一個寂寞的大石球,沒有一層土壤。經過了多少億萬年,太陽風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給地球造成了一層層的土壤,每經歷千年萬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層。想一想我們那土壤厚達五十米的華北黃土高原吧!那該是大自然在多長時間里的杰作!下列選項,對原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 肥沃土地的形成歷時久遠不得不讓人驚嘆
B. 華北黃土高原的土壤厚達五十米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C. 憑借太陽風雨的力量再加上原始生物的尸骸,經過了多少億萬年才給地球造成了一層層的土壤
D. 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在最古老時代原是一個罕有生命跡象的寂寞的大石球
【答案】D
【點評】此題也是一道錯誤率極高的細節理解題。D選項“ 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在最古老時代原是一個罕有生命跡象的寂寞的大石球 ”中“ 罕有生命跡象 ”為無中生有,但是許多考生帶入自己的常識,認為地球在最初的時候確實就是沒有生命的,因此就排除了該選項,落入了陷阱。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將選項與文段一一對應。
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對應“想一想肥沃土地的來歷,你會不由得涌起一種遙接萬代的感情”“那該是大自然在多長時間里的杰作”,符合原文。B項對應“想一想我們那土壤厚達五十米的華北黃土高原吧!那該是大自然在多長時間里的杰作!”,符合原文。C項對應“經過了多少億萬年,太陽風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給地球造成了一層層的土壤”,符合原文。D項對應“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在最古老時代原是一個寂寞的大石球”,“罕有生命跡象”未在文段體現,屬于無中生有。
因此,選擇D選項。
由此可見,在做言語題的時候,應“就題論題”,切忌“想當然”和“自以為”,根據題干選擇符合提問的選項才是做題的“正確姿勢”。
以上是《2025年國考言語理解備考技巧:常見失誤題之靠常識解題》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省考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shirui)華圖教育兔小妹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
上一篇:2025國考言語理解備考技巧:運用主題詞做題真的很牛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