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
2.一個時代的畫卷,底色是人心;一個民族的復興,關鍵在精神。
3.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
4.春風化雨潤萬物,丹心妙筆著華章。
5.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
6.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
7.文物和文化遺產為塑造全民族歷史認知提供實證,是溝通歷史文脈與現實道路、連接文明認同與民族復興之間的橋梁。
8.文物和文化遺產具有穿越時空、跨越地域、直抵人心的魅力,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資源,是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
9.禮序乾坤、樂和天地。承自古老禮樂文化的慶典,仿佛一種隱喻——只有涵養過輝煌燦爛的文明,一個民族才能砥礪復興的壯志;只有身處于風雷激蕩的時代,一種文明才能煥發生命的光彩。
10.“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跨越千年,朱子余音猶在。燦若星河的文化遺產,恰如“有源之水”,滋養中華民族綿延不絕。
11.文化如水,浸潤無聲,連接著一個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12.中華大地上,登得上城樓、望得見古塔、記得住鄉愁的文化長卷徐徐展開:正定古城重現北方雄鎮風貌,鼓浪嶼演繹萬國建筑博物館風情,古城潮州留駐嶺南文化穿越時光的精魂,北京胡同鐫刻古都記憶與濃濃鄉情,八廓街見證西藏翻天覆地歷史巨變……
13.當歷史文脈融入現代生活,山水人文交匯成現代宜居之地,文化自信構筑起共有精神家園。
14.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扎根生活:生活的美好,需要文化的滋養。于傳統哲學中領悟為人處世的道理,從詩詞歌賦中感受東方審美的意境,在古典藝術中體察均衡細致的和諧...當傳統文化照進當代生活,映射出的光芒格外絢爛奪目。
15.于歷史深處探尋,中華文明綿延傳承,從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包容并蓄中不斷衍生發展。玄奘西行、鑒真東渡、張騫出使西域、鄭和七下西洋……中華民族曾經譜寫了萬里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也曾經創造了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
以上是《2025年國家公務員面試金句類備考:文化》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省考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shirui)華圖教育兔小妹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