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構化面試當中,為了考查考生在面臨突發狀況時的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往會結合實際考查一些解決問題的題目,其中讓考生在工作開展的相關條件缺失、與群眾產生誤會質疑、發生網絡輿情等是比較常見的考查類型。這類題目的典型特征是會給考生一個具有明顯緊迫性的事件進行解決。題目的問法通常為“你怎么辦”“你會怎么處理”也會出現一些特殊問法,如:“作為負責人,你會如何處理”等。
【例題展示】
為了給居民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社區決定對廣場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在施工過程中,有些居民認為噪音太大擾民嚴重,于是跑到施工現場,站在施工車上大吵大鬧,并與施工隊發生爭執,引來記者和群眾圍觀。你是街道工作人員,領導讓你前去處理,你會怎么辦?
【存在問題】
1.答題思路套路化嚴重。習慣性運用“穩定現場秩序、安撫勸說、總結反思”的套路化思維應對所有題目。
2.對群眾存在刻板印象。面對題目描述,片面認識此事的責任在群眾,而忽略了對事件的全面了解。
3.解決辦法不符合身份定位。處理過程沒有考慮自身身份,解決辦法想當然,缺乏必要的工作環節。
【如何體現身份定位】
一、明確目標原則
社區居民和施工隊發生爭執,不僅耽誤施工進程,還容易危及人身安全。作為街道工作人員,我會積極采取措施制止爭執,通過溝通協商妥善解決問題,在維護社區居民合法權益的同時,確保廣場設施升級改造工作如期順利完成。
二、解決問題
1.保持冷靜。面對這種情況,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要被居民的情緒所影響,以免引發更大的沖突。
2.傾聽居民訴求。主動走到居民中間,傾聽他們的訴求,了解他們對噪音擾民的具體意見和建議。同時,向他們解釋施工的目的和必要性,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3.與施工方溝通。將居民的訴求和意見反饋給施工方,要求他們采取降噪措施,盡量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如有必要,可以協調調整施工時間或施工方式。
4.媒體溝通。主動與記者溝通,解釋事情的經過,以及已經采取的措施。爭取媒體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引發負面報道。
5.召開協調會。組織居民代表、施工方和相關單位召開協調會,共同商討解決方案,達成共識。在會議中,可以提出一些具體的降噪措施,如設置隔音墻、施工時關閉窗戶等。
6.跟進處理。在施工過程中,持續關注居民的反饋,確保降噪措施得到落實。如有需要,可以再次與施工方溝通,調整施工方案。
7.總結經驗教訓。事情結束后,要總結經驗教訓,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平衡居民需求和社區建設,提高街道工作的滿意度。
以上是《2025國家公務員考試:如何看懂漫畫題》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省考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shirui)華圖教育兔小妹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