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15:36:20 國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領資料
微信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申論給我們造成的痛苦,主要來自于知識性技巧,這包括了對趨勢預測、熱點追蹤以及各題型的解題技巧等,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大量地積累可用的熱點素材,并不斷去練習才能看到成效。因此,我們將定期發布申論的熱點和范文來幫大家儲備自己的素材庫。
構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
近年來,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腦機接口、人形機器人等顛覆性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乃至社會治理模式都迎來重要變革期。然而,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帶來監管跟不上、用戶學不會、風險找不準、應用不到位等適應性問題?梢,構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已成為我們必須積極回應的時代任務。【批注1】立意。
促進人智協同發展,構建可持續發展AI生態。【批注2】分論點1。在當前人類社會、物理世界、數字空間協同發展的三元世界中,人、計算機、AI等已呈現出“人智協同”模式,即人類智慧與AI系統有效協作,在處理復雜任務和價值創造中有機融合人的創造性思維與AI的智能計算能力。人工智能不應被視為單純的工具或產品,而應充分考慮其對人類社會、文化乃至生態環境的長期影響。因此,在開發AI技術和開發相關產品與服務時,應充分尊重人的主體性,將人類社會價值體系、倫理道德、法制規范、生態環境等內在需求納入AI生態通盤考量,確保AI生態系統的健康有序、和諧共生與可持續發展,防止出現與人類社會價值相悖的負面應用。【批注3】道理論證。
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彌合AI新型數字鴻溝。【批注4】分論點2。普及AI知識、提高公眾意識,是讓每一個人理解AI、擁抱AI的必由之路。AI技術的突飛猛進也帶來了新型數字鴻溝的問題,少部分人通過掌握AI技術或者應用正快速融入數智化社會,但大部分人尤其是“一老一少”等信息弱勢群體面對AI仍然無所適從。因此,政府、教育機構、公共文化機構和企業應共同努力,提供更多低門檻、低成本的數字素養教育與技能培訓機會,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和應用AI技術。【批注5】道理論證。例如國家圖書館開展的“關愛夕陽”課堂智能化培訓、武漢大學開設的數智教育系列課程和圖書館的“AIGC工具培訓”、南京大學開設的“AI通識核心課程體系”等都是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的生動案例。【批注6】舉例論證。
建立負責任的AI治理制度,筑牢信息安全底線。【批注7】分論點3。利用好倫理規范、法律法規、技術保障等推動AI技術朝著通用、可信、負責任的方向發展。AI技術發展具有不確定性,即“雙刃劍”效應:一方面,AI應用既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驅動力;另一方面,大模型訓練中的數據濫用、隱私泄露等屢見報端,筑牢信息安全底線刻不容緩。AI治理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社會問題。2023年7月,我國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有效地對促進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和規范應用進行了規制。【批注8】引用論證。
推動構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發展,是時代任務、歷史任務。我們應站在為全球數智文明建設負責的高度,通過技術創新、教育拓展、應用推廣、案例共享等方式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與全球同行者共同開啟人工智能技術健康發展的新篇章,共創人類數智文明的美好未來。【批注9】回扣主題,發出呼吁。
(文章來源:《人民網》,稍作改動)
材料小結
1.核心內容:構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
2.理論總結:
作為最具顛覆性的新興技術之一,人工智能給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紅利,也伴生諸多現實危害和風險挑戰。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指出的,要帶著“一種緊迫感、一種全球視野和一種學習者的心態”來應對這項技術,各國應展開協調并設定紅線,爭分奪秒推動人工智能造福人類。
作為負責任的人工智能大國,中國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不斷加強人工智能相關法律、倫理、道德及社會問題研究,本著審慎包容、堅守底線的原則,逐步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為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發展保駕護航,為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注入正能量。
——推薦閱讀——
【禮包】:2025版國家公務員考試教材公考全攻略|公考學習計劃
【圖書】:2025版公務員考霸筆記6本套|名家講義|刷題套裝|微魔塊教材|圖書集合
【網絡課程】:2025年國考公考學習本|悅享“伴學”班|刷題班|批改訓練營
【筆試課程】: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筆試課程體系
以上是《2025年國考申論優秀范文:如何構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省考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九茶汐子)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