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9 08:45:19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部署,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以來多次強調的重要問題,對于“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理解新發展格局,首先要看到格局中既有“國內大循環”,又有“國內國際雙循環”,前者為“主體”,后者則要“相互促進”。不能片面理解,更不能把兩個循環割裂開來。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一方面,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日益增多,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另一方面,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更加凸顯,國內需求潛力巨大。國際大循環動能明顯減弱,國內大循環活力日益強勁,這種此消彼長的態勢是我們作出決策的重要依據,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是必然的選擇,也是共贏的選擇。
過去中國發展更為倚重“兩頭在外”的國際市場,隨著經濟體量不斷擴大、經濟結構不斷調整,中國對內需的依賴逐漸增強。在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不斷提升,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從國際上看,經濟體量越大、收入水平越高、服務業占比越高的國家,國內生產總值中有更多的(部分)在國內消化。隨著我國收入水平、經濟體量和服務業占比進一步提高,未來我國國民經濟會更加依賴國內循環,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漸進的轉變過程,這個規律解釋了為什么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新發展格局是一個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論斷。我們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但這并不是說國際循環不重要,我們依然要充分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依然要擴大開放、擁抱世界。這次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要“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托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在新發展格局下,一個依然開放、擴大開放的中國有望對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