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口袋書讓閱讀無處不在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背景熱點】
日前,幾位青年作家嘗鮮推出了“上海作協口袋書”叢書,一經面世就引起關注。而記者走訪發現,近期圖書市場上活躍的“口袋書”不少,頗有“重出江湖”的勢頭。
【觀點聚焦】
近些年來,“口袋書”一度淡出公眾視野,僅存的幾乎都是工具書。與之相應,“大部頭”越來越多。書的頁碼多了、裝幀精美了、價格上去了,含金量卻未明顯提高甚至還在降低,這讓不少愛書人倍感郁悶。而助長貪大求厚之風的,根本上是一種賺快錢的心理。在現行銷售渠道里,同類書籍,“大部頭”則價高,定價高則利大,做小書顯然不劃算。還有一些人,以“大部頭”為背景墻粉飾自己有思想有內涵。一來二去,小書市場逐漸冷卻。
令人欣喜的是,近來一批“口袋書”相繼出現、備受好評,業內人士稱“有望迎來新春天”。這樣的轉折背后,其實是圖書市場精品意識的理性回歸。經過時間淘洗,如今的讀者越來越明白,書不在厚,關鍵是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裝幀無需“高大上”,簡約樸素更環保。更重要的是,移動互聯時代讓碎片化閱讀成為大眾習慣。
“口袋書”大小適宜、方便攜帶,通勤或休息時,正是手機的最好替代品。讓大家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隨地展卷一讀,充分滿足學生來一場說走就走、想讀就讀的知識之旅的愿望,于點滴之間達到積跬步、致千里的目的,提高充實自身。
目前,一些輕小說類題材的口袋書頗受讀者青睞,從業者不妨以此為基點,多多研究當代讀者的需求和偏好,推出更多質量過硬、選題對味、審美在線的小書。
信息匱乏的年代,小小的“口袋書”讓人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信息爆炸的時代,“書荒”變“書海”,“口袋書”又為見縫插針捧書細品提供了方便。讓寫好書、出好書、讀好書的良性循環暢通起來,一卷書香將為更多奔忙的當代人提供心靈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