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8 10:51:23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2022國考申論熱點:對大數據“殺熟”說不
申論熱點材料閱讀
【熱點背景】
近日,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修訂征求意見稿)》,本次修訂征求意見稿的一個亮點是,對涉嫌利用大數據“殺熟”的平臺或商家給予警告,可以并處上一年度銷售總額1‰以上5‰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
【綜合分析】
近年來,隨著網絡購物的普及,大數據“殺熟”現象屢有發生。同樣的商品或服務,老客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客戶要貴出許多。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調查發現,近9成人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存在,56%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已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其中以網購、在線旅游、酒店住宿、網約車、外賣、影視等消費場景最多。
平臺從一開始似乎就沒把熟客放在眼里。在平臺看來,老用戶屬于存量用戶,對平臺已經形成一定的品牌黏性和消費剛需。新用戶才是他們需要拉攏的增量對象。
平臺就利用老用戶對品牌的信任和習慣,有針對性地在原有商品價格上加價,以至于出現了越“熟”越“殺”的情況,平臺一旦吃準了用戶對某個價位的接受程度和消費需求,“殺熟”毫不留情。相比起面對面坐地起價和敲詐勒索這種簡單粗暴的行為,“大數據殺熟”更是“殺”人于無形。
“大數據殺熟”,既不符合道德要求,也違反法律規定,實際上是一種嚴重的背信行為。大數據殺熟”,既是“價格歧視”,又是“價格欺詐”,是一種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
現實中,數據侵權具有較高的隱秘性,即便被侵權人察覺,由于取證困難,出于時間或經濟成本的考量也難以實現有效維權。
【措施】
根據此次征求意見稿,對“殺熟”者除了處以上一年度銷售總額1‰以上5‰以下罰款外,對情節嚴重者還可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營業執照,這將讓那些愿意砸錢燒錢來營銷的商家心存顧忌,否則就可能被清出市場。
治理大數據“殺熟”,更需要有效監管經營者的“算法”,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智慧監管,有效反制“殺熟”行為,讓商家不敢用技術作惡,保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同時善用法治力量,才能倒逼互聯網平臺用好大數據,激發科技向上向善的動能,讓消費者免于被算法“算計”,讓算法更好地服務于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