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5 15:06:30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2022國考常識熱點梳理之未成年保護法
1.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娛樂時間
新修訂的《未保法》在家庭保護方面,對監護人的監護職責作出全面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情感需求,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娛樂和體育鍛煉的時間等。
2.關注留守兒童,監護人要聽取未成年人意見
新修訂的《未保法》特別關注了“留守兒童”。對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因外出務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內不能完全履行監護職責的,要求其委托具有照護能力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代為照護;無正當理由的,不得委托他人代為照護。“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因外出務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內不能完全履行監護職責的,應當委托具有照護能力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代為照護;無正當理由的,不得委托他人代為照護。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在確定被委托人時,應當綜合考慮其道德品質、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與未成年人生活情感上的聯系等情況,并聽取有表達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見。”該法規定了監護人不能將未成年人“一托了之”,確定被委托人時要“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及時將委托照護情況書面告知未成年人所在學校、幼兒園和實際居住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加強和未成年人所在學校、幼兒園的溝通;與未成年人、被委托人至少每周聯系和交流一次,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學習、心理等情況,并給予未成年人親情關愛。”
3保護受侵害未成年人,增設強制報告制度
性侵害是未成年人遭受犯罪侵害的主要犯罪類型之一。為破解未成年人權益受侵害“發現難”的問題,新修訂的《未保法》增設并全面確立了強制報告制度。要求學校建立欺凌防控、預防性侵害工作制度及相應的報告制度的規定,規定了對性侵害、性騷擾未成年人等違法犯罪行為,學校、幼兒園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并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
4.學校應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
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對此,新修訂的《未保法》首次對學生欺凌進行了定義,并明確規定了學校在學生欺凌及校園性侵的防控與處置機制。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學生欺凌,是指發生在學生之間,一方蓄意或者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壓、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傷害、財產損失或者精神損害的行為。新修訂的《未保法》明確規定,學校應當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對教職員工、學生等開展防治學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訓。學校對學生欺凌行為應當立即制止,通知實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參與欺凌行為的認定和處理。
5.未經允許手機不能帶入課堂
新修訂的《未保法》規定,學校應當合理使用網絡開展教學活動。未經學校允許,未成年學生不得將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應當統一管理。
6.居委會、村委會,設置專人專崗負責未成年人保護
此外,新修訂的《未保法》增加了要求居委會、村委會設置專人專崗負責未成年人保護的規定,強調了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未成年人保護宣傳、指導未成人父母履行監護職責、關愛留守兒童等多方面職責。
7.明確國家監護制度,為未成年人保護兜底
在新修訂的《未保法》中,全新增設了“政府保護”一章,進一步細化了我國的國家監護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承擔未成年人保護協調機制具體工作的職能部門應當明確相關內設機構或者專門人員,負責承擔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新增民政部門對未成年人進行臨時監護的法定情形及安置方式的規定,以及新增民政部門對未成年人進行長期監護的法定情形及收養規定。“民政部門應當依法對未成年人進行長期監護:
(一)查找不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
(二)監護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且無其他人可以擔任監護人;
(三)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且無其他人可以擔任監護人;
(四)人民法院判決撤銷監護人資格并指定由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8.國家建立涉性侵等,違法犯罪人員信息查詢系統
除了對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殘疾未成年人的權益進行了更多的關注,新修訂的《未保法》新增了國家建立性侵害、虐待、拐賣、暴力傷害等違法犯罪人員信息查詢系統,向密切接觸未成年人的單位提供免費查詢服務的規定。
9.對游戲產品進行分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
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網絡保護已經成為我國未成年人保護領域一個繞不開的題。“網絡保護”同為全新增設的一章。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標準,對游戲產品進行分類,作出適齡提示,并采取技術措施,不得讓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的游戲或者游戲功能。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時至次日八時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不得為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直播發布者賬號注冊服務;為年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直播發布者賬號注冊服務時,應當對其身份信息進行認證,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