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1 15:49:05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我們知道,在公務員考試中言語理解與表達閱讀量大,信息點分散。尤其是片段閱讀,其文字量大,且考試時間又有限;還有就是邏輯填空部分,學生經常發出感慨:我就覺得每個選項的詞語都可以和明明我感覺是A,可答案非要選B的感慨。在這樣的情況下,對考生的做題速度和準確度上都是一個巨大挑戰,甚至心里素質也是要求很大的。比如,同學A:哇,文字多,在正常的的規定時間內很難讀完,怎么辦。學生B:文段雜亂導致無從下手選擇,怎么提高?同學C:憑感覺做題,結果錯很多,我要如何破?上述問題要得到解決,這就必須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下面給各位考生介紹“一題多解”之法,穩準鎖定答案。我們在平時練題的時候,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有利于拓展我們的思維,當我們在面對比較迷惑的題目時,可以換個角度思考,這有助于提高正確率,也有助于緩解考生在無助時的崩潰心態,幫助考生樹立信心,積極樂觀地應考。
一題多解,即當我們面對的題目,有一種“千呼萬喚都始不出來”或就算“千呼萬喚始出來了,卻還猶如琵琶半遮面”時,此時用一句話可以形象地形容我們的內心,即我委屈求全地像條,而我們的文字材料依然沒有扔掉它的晦澀與不懂,我們恨不得歇斯底里。在這種情況下,不妨冷靜下來,跳出原有的固化思維,換個切入角度,重新梳理一下文段信息,終將會柳暗花明。
【例題】中華文化在數千年的歷史演變中之所以始終保持強勁的生命力,就在于中華文化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同時,善于吸收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相關文化因子,作為改善自身文化機制,培養文化能力的有機元素。這就是為什么古巴比倫文化、古印度文化相繼消亡,而中華文化卻歷數千年經久不衰并不斷開創新繼而創造新的文明奇跡的奧秘所在。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
A. 只有不斷改善自身文化機制才能經久不衰
B. 中華文化始終保持強勁生命力的關鍵
C. 古巴比倫文化的消失源于缺乏鮮明的民族特征
D. 中華民族要善于吸收不同民族、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文化
答案:B
解析一:
這是一道主旨概括題。先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話通過“之所以......是因為”的倒裝因果關系來引出中華文化保持強勁生命力的兩個原因,一是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二是其吸收了不同民族、國家、地區的相關文化因子,作為改善自身文化機制,培養文化能力的有機元素。最后一句通過古巴倫文化沒有這樣做就消亡了來加強論證中華文化保持強勁生命力的兩個原因的重要性。最后,結合倒裝因果的知識點,即重在強調結論產生的原因,文中重在強調的便是中華文化保持強勁生命力的兩個原因,正確答案應包含主體詞“中華文化”及其保持強勁生命力的原因,對比選項,只有B選項符合,因此,本題選擇B選項。
解析二:
同樣的題目,有部分同學對倒裝因果理解得不是很到位,在解這個題時,容易誤選A選項和D選項,在這種情況下,易錯失方寸,我們不妨換個角度,重新梳理一下文段信息,提高正確率和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樣是先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話通過“之所以......是因為”的倒裝因果關系來引出中華文化保持強勁生命力的兩個原因,一是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二是其吸收了不同民族、國家、地區的相關文化因子,作為改善自身文化機制,培養文化能力的有機元素。文段最后一句出現代詞“這”,其指代的就是其前文所有內容,即中華文化保持強勁生命力的原因,既然“這”可以將其前文所有內容指代完,那么文段話題重點便落在該代詞之后。最后一句的話題重點又落在轉折詞“而”之后,即強調中華文化保持經久不衰的奧秘。正確選項也應提到尾句強調的主體詞“中華文化”。對比選項,只有B選項符合文意。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B選項。
通過上述例題可以發現,最近幾年的的考試試題中會出現這樣一題多解的考題,如何才能在短期內穩準鎖定答案,如何才能在考場上迅速在不同解題方法之間快速切換,如何才能臨考不亂。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大家多做題,也需要大家反復總結,該思維方法在我們言語理解與表達的很多題型中都適用。
最后,在備考階段,希望大家學用結合,學有所悟,最終都能成“公”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