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當中?嫉木C合分析題一共有三種類型:要素分析題、詞句理解題、評價題。要素分析題作為和概括題較為相近的題目,同學們在做題過程中經常相互混淆,要理清區別,必須要學會判定要素分析題的標準。一般情況而言,所謂要素分析題是指需要對材料中的要素進行分析的題目,如:“給定資料2—3”反映了人們在過去的工作和生活方面形成的很多“慣例”或“習慣做法”正在悄然改變。請分析導致這種改變發生的主要原因。(15分)要求:準確、具體、簡明、條理清楚,150—200字。我們可以從答題任務中清楚的得知,此題是讓我們分析原因。
題型判定的知識,我們了解完之后,具體的答題方式會有什么區別呢?一般而言,
概括是認識的深入,概括的內容是已知確定的。而推斷是是認識的全方位,推斷的內容是從已知到未知的。所以,所謂的分析就是在概括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推斷。推斷的形式一般有兩種:①通過問題推斷原因及對策。②通過對比推斷各類要素。
例:請根據下列材料,分析德國職業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克里斯蒂安介紹說,“在德國,經職業技術培訓后的技術工人待遇很高,也很受尊重。我16歲上職業學校時,每月就能掙400歐元,足夠自己生活了。再過兩年我就有資格參加高級技師考試,26歲我完全有可能成為高級技工。”德國大學學制較長,一般6年,克里斯蒂安的初中同學大學畢業后起碼26歲,6年大學的開銷最少4萬歐元,畢業后還一貧如洗的時候,他的存折上已經有5位數字的存款了。
簡單來說,此例題可以寫兩個答案,1.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工人待遇高、受尊重。該答案是概括出來,也就是從材料中直接摘抄的,概括的是材料中的已知內容。2.德國職業教育學制短。該答案并未在材料內直接體現,是通過對比推斷的來,把克里斯蒂安職業教育的過程與其朋友大學就讀的過程做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