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7 17:00:07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2021年7月25日,在福州市舉行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我國世界遺產提名項目“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順利通過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的第56處世界遺產。
本次我國所申報的“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是從公元10世紀到14世紀產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遺產,包括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分別為:九日山祈風石刻、市舶司遺址、德濟門遺址、天后宮、真武廟、南外宗正司遺址、泉州府文廟、開元寺、老君巖造像、清凈寺、伊斯蘭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窯址、德化窯址、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洛陽橋、安平橋、順濟橋遺址、江口碼頭、石湖碼頭、六勝塔、萬壽塔等。
這讓泉州再一次成為世人焦點。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些關于泉州的知識點,好好探尋下這座美麗的東南濱海城市。
一、概況
泉州古稱“刺桐”,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地區,已有1300多年歷史。泉州城建于沿海平原,東臨海洋,海岸線綿延曲折長達500多公里,沿海分布有多
處天然深水良港,具有優越的航運條件。宋元時期,泉州在繁榮的國際海洋貿易中蓬勃發展,成為各國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并稱為“世界第一大港”。
泉州現轄12個區縣(含金門),海域面積11360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541公里,大小港灣14個,島嶼207個。泉州自古繁榮,經濟總量連續多年穩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文化積淀深厚,獲譽“東亞文化之都”。今年提報的“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又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常識考點
在歷年的公考中,與泉州有關的考點曾多次出現,如歷史地理、特色物產、風景名勝等。我們一起來看看真題~
【例題1】 以下名茶與產地對應錯誤的一項是:
A. 鐵觀音——安徽六安一帶
B. 普洱茶——云南西雙版納一帶
C. 大紅袍——福建武夷山一帶
D. 碧螺春——江蘇太湖洞庭山一帶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人文地理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鐵觀音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于半發酵的青茶類,產于福建泉州。產于安徽六安一帶的傳統名茶為六安瓜片,屬于不發酵的綠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因此,選擇A選項。
【拓展】B項:普洱茶主要產于云南省的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屬于后發酵的黑茶類。
C項:大紅袍主要產于福建武夷山,屬于烏龍茶、半發酵茶。
D項:碧螺春產于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帶,屬于不發酵的綠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例題2】 蔡襄是北宋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下列關于蔡襄說法錯誤的是:
A. 他的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
B. 他主持建造了泉州萬安橋(洛陽橋)
C. 他所著的《大觀茶論》是重要的茶學專著和書法杰作
D. 他所著的《荔枝譜》被稱為“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分類學著作”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人文常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謨。北宋名臣,書法家、文學家、茶學家。所著《茶錄》總結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經驗!洞笥^茶論》原名《茶論》,為宋徽宗趙佶所著的關于茶的專論,因成書于大觀元年(1107),故后人稱之為《大觀茶論》。全書共二十篇,對北宋時期蒸青團茶的產地、采制、烹試、品質、斗茶風尚等均有詳細記述。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A項: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他們四人被認為是宋代書法風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別指蘇軾(東坡)、黃庭堅(涪翁)和米芾(襄陽漫士)。蔡襄擅長正楷、行書和草書。其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A項說法正確。
B項:蔡襄出任福建路轉運使時,修建了中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萬安橋(洛陽橋),橫跨泉州灣,全長三百六十丈,被稱作“福建橋梁的狀元”,在中國橋梁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它的建成,對福建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B項說法正確。
D項:蔡襄在科學文化方面也做出重大貢獻,他撰寫的《荔枝譜》是世界上最早介紹荔枝的專著,被稱贊為“世界上第一部果樹分類學著作”。D項說法正
確。
【例題3】在元代,與埃及亞歷山大港并稱“世界第一大港”的是:
A. 甘棠港
B. 月港
C. 刺桐港
D. 徐聞港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地理國情。
第二步,刺桐也叫象牙紅,原產于印度和馬來西亞,五代時泉州已遍植刺桐,因而,泉州又被稱為“刺桐”城。十三世紀末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由泉州回歐洲的時候,他的記述中稱“泉州港”為“刺桐港”。泉州港興起于唐、盛于宋,宋末元初到達頂峰,是當時公認的“東方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A項:甘棠港原名黃崎港。據《五代閩國三王史料選輯》記載,為了發展福州的海外貿易,開辟福州的外港‘甘棠港’,使福州成為當時我國東南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港口。甘棠港自唐末辟港后,到宋代的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一直長盛不衰,但到了北宋末年,卻急劇走向衰落,終至一蹶不振。
B項:月港,地處九龍江入海處,因其港道“外通海潮,內接山澗”,狀似
彎月而得名。15世紀末期至17世紀中期,隨著我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發展,月港一度成了“海舶鱗集,商賈咸聚”的外貿商港,與漢、唐時期的福州甘棠港,宋、元時期的泉州后渚港和清代的廈門港,并稱為福建的“四大商港”。
D項:徐聞港即徐聞古港遺址,位于徐聞縣西南五里鄉的二橋、南灣、仕尾村。據《漢書》記載,徐聞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