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考報名工作接近尾聲,國考筆試也距離我們越來越近,留給我們復習的時間也是越來越。對于申論這一科目而言,在筆試分數結構上有“平分天下”的重量,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可謂是“得申論者的天下”,所以我們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一定要研究清楚申論歷年真題的變化和命題規律,做到有針對性的備考,才能在學習過程中事半功倍。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分析一下近幾年申論歷年真題的變化和命題規律,幫助大家在最后一個月的時間里提升效率,取得滿意分數。
通過分析歷年真題,我們發現國考申論在題型考察上基本涵蓋了申論五大基礎題型——歸納概括題、綜合分析題、解決問題題、應用文和大作文,今年雖然增加了行政執法類試卷,但是在命題上依然不會超出這五大題型。而通過了解大家的得分情況,我們發現歸納概括題和大作文是最能拉開差距的兩道題型,所以在備考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額外重視。
第一,歸納概括題,通過查看近幾年真題我們發現,在考察這一題型時,試題往往不會拘泥于一些常規要素詞的考察,而是會去考察一些衍生的要素詞,例如:2021年讓我們概括鳳林村變化、2018年讓我們概述我國土地承包政策的發展過程、2017年讓我們簡述城市水系的功能等等,所以大家在備考時,一定要去關注這類題目,做到對于一些衍生要素詞心中有數。那即使是考試中出現我們不了解的衍生要素詞,大家也不要慌亂,這里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小技巧,把這個詞放進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去理解它的意思,或者通過近義詞類比去理解它的意思,比如說:2016年國考讓我們圍繞創作宗旨、作品材質、藝術追求等方面為黎明作品展寫一則導言,那如果沒有藝術學相關背景,很多同學會被其中的創作宗旨和藝術追求這兩個詞嚇怕,但是我們可以用上面提到過的技巧來區分這兩個詞,我們不了解創作宗旨,但是我們經常談到黨的宗旨,也很了解這個詞的意思,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定義之間的類比去理解創作宗旨的意思,那理解了創作宗旨、作品材質,那余下的和黎明作品相關的內容就可以對應到藝術追求了。
第二,大作文,也是我們國考申論的常青樹,很多同學是非常懼怕大作文的,其實如果你仔細分析近幾年的申論試卷,會發現申論大作文的主題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尋的。2019年考察的是鄉村治理,2020年考察的是社區治理和鄉村治理,2021年考察的是基層治理和智能化社區治理,可見,基層主題已成為考試的趨勢,這也符合我們國家的治理思路,更加關注基層,所以這就提示我們大家在備考時多關注基層類的政策、新聞熱點,多積累基層類的素材,以便更好地寫出一篇更加符合實際的大作文,當然對于考執法崗的學員來說,應多關注執法類的一些材料。
以上就是我們對歸納概括題和大作文命題規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