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8 13:11:53 甘肅事業單位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sydw/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導讀】華圖甘肅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2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之法理學知識:法的淵源 ,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 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之法理學知識:法的淵源
法的淵源作為法學的專門術語,對于思考法理學的基本問題和從事法律實踐均有重大意義。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法的淵源。
一、法的淵源的含義
法的淵源,簡稱法源,基本含義是法的來源或法的棲身之所。包括兩個不可分割的要素:一是其與法的效力的直接聯系,二是指現行的法律文件須有一定的法律表現形式。二者缺一不可。
二、法的淵源的類別
按照多數國家法的淵源的類別,并根據法的淵源是與法的效力相聯系的法的形式,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成文法(制定法)
1.規范性法律文件
規范性法律文件是一種總稱,專指一定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力范圍,依據法定程序制定出來的、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的、有約束力的、要求人們普遍遵守的行為規則的總稱。它是一個國家法律體系的主干部分,包括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具有規范性、強制性、公開性、一般性。
2.非規范性法律文件
非規范性法律文件是各種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法律文件的總稱,有三類:第一類,立法機關通過的決議、行政機關的命令和行政措施、司法解釋等;第二類,具有約束力的法律文書,如判決書、公證書、結婚證等;第三類,特定協議,如遺囑、合同等。但只有第一類屬于法的淵源的范圍。
3.國際法
廣義的國際法包括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國際經濟法,狹義的國際法單只國際公法。
我們認為,凡是一國締結或加入的國際條約或協定,都屬于該國的法的淵源。
(二)不成文法(非制定法)
1.習慣法。最常見的一種,指那些被國家機關認可的并具有法律效力的習慣規范的總稱。
2.判例法。泛指可作為先例據以裁決的法院判決。
3.慣例。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但過去曾經施行,可以仿照辦理的做法。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法的淵源的相關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例題】
1. (單選題)“沒有成文的法律就沒有刑罰。”關于這句話的理解錯誤的是( )
A. 規定犯罪與刑罰的必須是成文的法律
B. “成文”中的“文”指本國公民通曉的文字
C. 成文法主義排斥用行政規章規定犯罪與刑罰
D. 習慣法勝過普通法,習慣法也是刑法的淵源
【答案】D【解析】習慣法是獨立于國家制定法之外,依據某種社會權威和社會組織,具有一定強制性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在現代法律體系中,習慣法的作用大大減弱了,除了在非洲一些國家習慣法仍然在實際上起著比較大的作用外,在其他主要法律體系,習慣法已經不是主要淵源。D項習慣法勝過普通法說法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項。
2. (多選題)法的淵源也稱為法的表現形式,用以指稱法的具體的外部表現形態,下列屬于法的淵源的有( )
A. 部門規定
B. 行政法規
C. 國際條約
D. 憲法
【答案】BCD【解析】法的淵源即法律的來源,是指國家機關、公民和社會組織為尋求行為的根據而獲得具體法律的來源,有時簡稱“法源”。當代中國法律淵源是以憲法為核心的制定法形式,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淵源可分為以下幾類: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自治法規、經濟特區的經濟法規、國際條約與協定。非正式有:判例、習慣、道德規范和正義觀念、理論學說特別是法律學說。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CD項。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之法理學知識:當代中國法的淵源
當代中國法的正式淵源是考試的一個高頻考點與重點,也是我們在學習法律時重點要學習的知識點。當代中國法的淵源是以憲法為核心、以制定法為主的表現形式。分為正式淵源和非正式淵源。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當代中國法的淵源吧!
一、正式淵源
正式淵源是指以法條形式表現出來,直接適用的規范,主要為制定法。
1.憲法
制憲主體,人民;制憲機關,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2.法律
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在中國法的淵源體系中,其地位僅次于憲法。
第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地位次于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數量較多。
3.行政法規
是由國務院依照憲法規定的權限和法定的程序制定和修改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同時,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的決議、決定和它發布的行政命令,亦屬于行政法規的范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4.地方性法規
立法主體具體包括省、直轄市、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5.自治法規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統稱為自治法規。制定主體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人大制定,但要報請上一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批準后才能生效。
6.經濟特區的經濟法規
制定主體是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7.特別行政區的法律、法規
制定主體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
8.國際條約與協定
特指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與協定。凡是我國締結或加入的國際條約與協定在我國具有法律效力,屬于當代中國法的淵源之一。
二、非正式淵源
1.習慣。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認可個別習慣。
2.政策。國家的基本政策確定國家的大政方針,體現憲法的基本精神或直接在憲法和法律之中加以確認,是當代中國法的重要淵源。
3.判例。我國不適用判例法,但不否認典型案例的參考作用。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當代中國法的淵源的相關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例題】
1. (單選題)下列不屬于法的正式淵源的是( )
A. 法律
B. 習慣
C. 國際條約
D. 民族自治條例
【答案】B【解析】法律淵源根據是否表現于國家制定的法律文件中的明確條文形式,可以分為正式淵源和非正式淵源。中國現時成文法淵源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法規、行政規章、特別行政區法、國際條約。其中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在中國法的淵源體系中分別居于核心地位和尤為重要的地位。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2. (單選題)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關于行政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在法律淵源上稱為( )
A. 行政法律
B. 行政法規
C. 行政規章
D. 行政規范
【答案】B【解析】我們說的法律淵源一般指的是法律的表現形式。國務院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制定相關行政法規。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之法理學知識:法律行為
理解法律世界,僅僅關注法的要素、形式及其體系構成,遠遠不夠。維系任何法律制度存續的關鍵因素之一是法律行為,它賦予法律以鮮活的生命。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去認識法律行為吧!
一、含義
法律行為,就是人們所實施的能夠發生法律效力、產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為。
二、成立要件
1.必須是出于人們自覺的作為和不作為。無意識能力的幼年人、瘋癲、白癡、精神病,以及一般人在暴力脅迫下的作為和不作為,都不能被視為法律行為。
2.必須是基于當事人的意思而具有外部表現的舉動,單純心理上的活動不產生法律上的后果,如雖有犯罪意思而無犯罪行為的,不能視為犯罪,也不能視為法律行為。
3.必須為法律規范所確認,而發生法律上效力的行為。不由法律調整、不發生法律效力的,如通常的社交、戀愛等不是法律行為。
三、結構
法律行為的結構有兩個方面:
(一)內在意志方面,即法律行為有一個內在的、主觀的領域,包括三個要素。
1.法律上必須對法律行為的動機作全面的、綜合的考察,以便確定其是否正當、是否合法。
2.是指行為人通過實施一定的行為達到或力求實現某種目標和結果的主觀意圖。
3.根據人的認知能力的有無和強弱,將自然人分為完全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和無行為能力人。
(二)外在表現方面,即法律行為外在地客觀表現為行動、手段和效果等要素。
1.行為,是指人們通過身體、言語或意思而表現于外的舉動。
2.手段,是指行為人為達到預設的目的而在實施行為過程中所采取的各種方式和方法。
3.結果。沒有結果的行為,一般不能視為法律行為。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法律行為的部分相關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例題】
1. (單選題)下列哪種行為不屬于法律規范的調整范圍之內( )
A. 繼承遺產
B. 請客吃飯
C. 購買房屋
D. 打架斗毆
【答案】B【解析】請客吃飯屬于好意惠施行為,一般不會引起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與消滅,不屬于法律規范的調整范圍。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2. (單選題)下列哪一項不屬于法律行為的外在表現( )
A. 意圖
B. 行為
C. 手段
D. 結果
【答案】A【解析】外在表現方面,即法律行為外在地客觀表現為行動、手段和效果等要素。(1)行為,是指人們通過身體、言語或意思而表現于外的舉動。(2)手段,是指行為人為達到預設的目的而在實施行為過程中所采取的各種方式和方法。(3)結果。沒有結果的行為,一般不能視為法律行為。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之法理學知識:法律行為的分類
有關法律行為分類的理論構成法律行為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法律行為細化技術功能的表現。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梳理了法律行為的幾個基本分類。
一、以主體意思表示的形式區分:①單方行為,是指法律主體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為,如遺囑、行政命令等;②多方行為,是指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多方法律主體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為,如合同行為等。
二、根據法律行為是否合法,其可分為兩類:①合法行為。即符合現行法律規定的行為。由此而引起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情況非常廣泛。例如,職工的錄用、買賣合同的締結等等。②違法行為。即違反現行法律的行為,既包括作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為,也包括不作法律所要求的行為。違法行為,根據其違法的性質和對社會危害的程度,可以分為嚴重違法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兩類:嚴重違法行為,通常指觸犯刑法的行為,這種行為構成犯罪,屬于依照法律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違法行為。一般違法行為,是指犯罪以外的違法行為,例如:違反民事法律應受到民事制裁的,屬于民事違法行為;違反經濟法規應依法追究其經濟法上的責任的,屬于經濟法的違法行為;違反行政法規應受行政處罰的,屬于行政法的違法行為。
三、根據行為的表現形式區分:①積極行為,又稱作為,是指以積極、主動作用于客體的形式表現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②消極行為,又稱不作為,則是指以消極的、抑制的形式表現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
四、根據行為是否通過意思表示區分:①意思表示行為,又稱表示行為,是指行為人基于意思表示而作出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②非表示行為,是指非經行為者意思表示而是基于某種事實狀態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為,如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等。
五、根據行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實質要件區分:①要式行為,是指必須具備某種特定形式或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為;②非要式行為,是指無需特定形式或程序即能成立的法律行為。
六、根據主體實際參與行為的狀態區分:①自主行為,是指法律主體在沒有其他主體參與的情況下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從事的法律行為;②代理行為,是指法律主體根據法律授權或其他主體的委托而以被代理人的名義所從事的法律行為。
七、根據行為的公法性質或私法性質區分:①公法行為,是指具有公法效力、能夠產生公法效果的行為,如審判行為、行政處罰行為、制定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行為。②私法行為,是指具有私法性質和效力、產生私法效果的行為,如結婚、簽訂合同、贈與等行為。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法律行為的分類的相關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例題】
1. (單選題)下列哪種法律行為屬于非表示行為( )
A. 甲與乙簽訂委托銷售原材料的買賣合同
B. 丙在上班途中拾得路人丟失的錢包
C. 丁訂立遺囑,將的財產捐獻給慈善機構
D. 戊向某行政機關提出行政復議
【答案】B【解析】非表示行為,指非經行為者意思表示而是基于某種事實狀態即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如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等,也就是事實行為。B項中丙在上班途中拾得路人丟失的錢包,丙基于拾得錢的事實而產生對錢包法律占有關系的變動,屬于非表示行為。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2. (單選題)根據要式行為是否由行為人自由決定為標準,可分為若干種。行為人設立,變更,廢止某種民事法律關系,規定必須經過某種特定的形式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叫做( )
A. 法定要式法律行為
B. 行政要式法律行為
C. 約定要式法律行為
D. 規范要式法律行為
【答案】A【解析】法定要式行為是指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必須采用某種特定形式才能生效的行為。比如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必須經過不動產行政管理部門的登記,比如建設施工合同、融資租賃合同、技術轉讓和開發合同必須采用書面形式等。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之法理學知識:法律事實
法律關系的形成、變更和消滅,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其中最主要的條件有兩個:一是法律規范;二是法律事實。法律規范是法律關系形成、變更和消滅的法律依據,沒有一定的法律規范,就不會有相應的法律關系。但是,法律規范只設計出了法律主體權利和義務關系的一般模式,它不是現實的法律關系本身。法律關系的形成、變更和消滅還必須具備直接的前提條件,這就是法律事實。它是聯系法律規范與法律關系的中介。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重點介紹一下法律事實吧!
一、含義
所謂法律事實,就是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或現象。也就是說,法律事實首先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外在現象,而不是人們的一種心理現象或心理活動。其次,法律事實是由法律規定的、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在此意義上,與人類生活無直接關系的純粹的客觀現象(如宇宙天體的運行)就不是法律事實。
二、法律事實的種類
(一)法律事件與法律行為
以是否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作標準,可分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法律事件是法律規范規定的,不以當事人的意志為轉移而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或消滅的客觀事實。法律事件又分成社會事件和自然事件兩種。前者如社會革命、戰爭等,后者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災害等,這兩種事件對于特定的法律關系主體而言,都是不以其意志為轉移的事件。但由于這些事件的出現,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就有可能產生,也有可能發生變更,甚至完全歸于消滅。例如,由于人的出生便產生了父母與子女間的撫養關系和監護關系,而人的死亡卻導致撫養關系、夫妻關系或贍養關系的消滅和繼承關系的產生,等等。
法律行為可以作為法律事實而存在,能夠引起法律關系形成、變更和消滅。因為人們的意志有善意與惡意、合法與違法之分,故其行為也可以分為善意行為、合法行為與惡意行為、違法行為。
(二)肯定式法律事實與否定式法律事實
這是根據法律事實的存在形式而作的分類?隙ㄊ椒墒聦嵤侵钢挥挟斶@種事實存在時,才能引起法律后果的事實。必須達到法定婚齡,男女雙方完全自愿,符合一夫一妻制原則,這三個法律事實都是結婚這一法律后果出現必須具備的事實。否定式法律事實是指只有當這種法律事實不存在時,才能引起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實。如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不準結婚,法官不應當是案件當事人或當事人的近親屬。
以上就是對法律事實相關知識點的介紹,希望大家能及時掌握。
【例題】
1. (單選題)以下不屬于法律行為的一項是( )
A. 陳老師和女朋友選擇在情人節這天去領證結婚
B. 楊老師在疫情結束后報復性消費,買了一枚大鉆戒
C. 四川涼山西昌突發的森林大火
D. 段老師贈送給黃老師10個口罩
【答案】C【解析】按照是否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標準,法律事實可以劃分為兩大類: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法律事件是指不以當事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法定情況或者現象。法律行為,是指以法律關系主體意志為轉移,能夠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人們有意識的活動。故四川涼山西昌突發的森林大火屬于法律事件。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項。
2. (單選題)小丁與小張相戀6年,今年預約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登記結婚,婚姻登記機關依法予以登記并發給結婚證書。小丁與小張登記結婚在法學上稱為( )
A. 法律事實
B. 法律事件
C. 事實行為
D. 法律關系
【答案】A【解析】A項:法律事實就是法律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現象。根據其與人的意志或者意識是否相關,分為事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和行為(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小丁與小張登記結婚是雙方意志共同決定的,能夠引起婚姻法律關系的產生,屬于法律事實中的法律行為。A項當選。
B項:法律事件指能導致一定法律后果,而又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件。如出生、死亡、風暴、洪水、地震等。小丁與小張登記結婚屬于“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行為”,而非事件。B項不符合題意,因此不當選。
C項:事實行為是指行為人不具有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意圖,但依照法律的規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為。小丁與小張登記結婚具有設立婚姻關系的意圖,不屬于事實行為。C項不符合題意,因此不當選。
D項:法律關系是指法律規范在調整人們的行為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律上權利義務形式的社會關系。小丁與小張登記結婚屬于法律行為,而非一種法律關系。D項不符合題意,因此不當選。
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
——相關閱讀——
以上是《2022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之法理學知識:法的淵源》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事業單位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干飯人)華圖教育兔小妹
微信公眾號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