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6 15:06:41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熱點1】持續改善民生 給群眾穩穩的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實實在在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兜住民生底線。”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堅持穩中求進,把持續改善民生作為做好2022年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新的一年,我們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努力實現經濟穩、人心穩、大局穩,給群眾穩穩的幸福。
【熱點2】釋放人口城鎮化巨大消費潛力
“十四五”時期,我國仍處在城鎮化較快發展階段,人口城鎮化蘊藏著巨大的消費增長潛力,城鎮化進程與消費結構升級相互融合的特點突出。把握人口城鎮化發展趨勢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意義。從一定意義來看,消費結構升級與人口城鎮化進程息息相關。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進入大眾消費時代,大都伴隨人口大規模向城鎮集聚。尤其是進入中高收入階段,人口城鎮化在引領消費升級方面的作用更為明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城鎮居民消費升級相比農村居民更為超前,城鎮居民在物質型消費飽和后,逐步成為引領教育、醫療、養老、文化、信息、旅游等服務型消費需求增長的主力軍。尤其是服務型消費快速增長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相融合,并由此催生服務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熱點3】讓科學家精神照亮創新路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的力量源泉;赝h的百年奮斗史,從科技救國、科技興國到科技強國,以科學家為代表的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追求真理、嚴謹治學,淡泊名利、潛心研究,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甘為人梯、獎掖后學,孕育形成了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主要內容的科學家精神。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熱點4】立藝必須先要立德
古語有云:“立業先立德,做事先做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工作者的自身修養不只是個人私事,文藝行風的好壞會影響整個文化領域乃至社會生活的生態。”堅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值,這是所有文藝工作者應有的態度和做法。中宣部此前印發《關于開展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對違法失德藝人的懲處,禁止劣跡藝人轉移陣地復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明確“堅決抵制違法失德人員”;中央網信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娛樂明星網上信息規范相關工作的通知》,提出對違法失德明星藝人采取聯合懲戒措施,全網統一標準,嚴防違法失德明星藝人轉移陣地、“曲線復出”。
【熱點5】推動義務教育邁向優質均衡
隨著“雙減”政策的出臺實施,學生的負擔普遍減輕了。不過,在此基礎上,如何進一步豐富優質教育資源,更好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個性化學習需求,推動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仍然是一個有待破解的課題。教育得法,貴在因材施教。對于廣大中學教師來說,這也是一個提升自身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契機。當然,想達到預期效果,還得防止開放型在線輔導演變為變相補課。首先,應尊重學生的選擇自主性。無論學有余力,還是進度滯后,加入在線輔導的前提是學生有課外“充電”的意愿,而不是基于家長的期待或學校的安排。其次,要明確在線輔導的定位,它是培養學生發展適應未來開放式學習環境的新型學習方式,確有需求時也要科學使用平臺提供的服務。同時,教師也要協調好課堂主責與課外輔導之間的主次關系,不能因為參與在線輔導弱化或影響校內教學質量。
【熱點6】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鄉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把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養本土人才,引導城市人才下鄉,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健全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強化人才振興保障措施,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撐。目標任務是到2025年,鄉村人才振興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鄉村振興各領域人才規模不斷壯大、素質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各類人才支持服務鄉村格局基本形成,鄉村人才初步滿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本需要。
【熱點7】信任科學,更要提升科學素養
“中國有97%的人信任科學,在受訪的17個國家中擁有最高的科學信任度。”一份最新發布的科學現狀指數年度調查報告顯示,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民眾對科學的信任度超過大多數國家的民眾。對此,很多人深感自豪,也有人尚存疑惑,認為這難以解釋社會新聞中不時出現的養生App忽悠和偽科學詐騙。這就提醒我們,不僅要信任科學,更要提升科學素養?茖W技術帶來的快速發展,奠定了當代中國人崇尚科學信任科學的取向。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讓民眾更加信任科學。當然,也必須看到,信任科學、崇尚科學并不等于大眾自動具備了足夠的科學素養。解決這個問題,根本途徑還是要不斷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形成講科學、學科學、信科學、用科學、崇尚科學的社會氛圍。在依法嚴厲打擊偽科學詐騙的同時,重點提高老年人群體的科學素養和信息分辨能力,努力跨越“數字鴻溝”。
【熱點8】推進街道綜合行政執法
2021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先后發布《關于完善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機制的決定》《關于街道綜合行政執法的公告》,進一步完善市街道綜合行政執法的體制機制,拉開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序幕,推動執法力量下沉,執法主體及執法范圍都將發生變化。行政執法權下放,聚焦社會焦點、百姓痛點、基層難點,依法明確了街道的執法主體地位,是在進一步為街道“賦權、下沉、增效”,有助于街道解決以往“看得見的管不了”的難點問題。
【熱點9】加強數據安全法治化建設
2021年9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正式施行,數據安全步入法治化軌道。該部法律體現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立法目標,聚焦數據安全領域的突出問題,確立了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建立了數據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數據安全審查等基本制度,并明確了相關主體的數據安全保護義務,這是我國首部數據安全領域的基礎性立法。數據安全法為公安機關全鏈條打擊、懲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倒賣個人數據等違法犯罪行為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將更加有利于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全方位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熱點10】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吨泄仓醒腙P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也明確了從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階段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階段目標。前不久,教育部制定發布《全國教育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對“十四五”時期教育系統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進行全面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