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9 14:55:42 國家公務員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領資料
微信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言語理解與表達在國家公務員考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學生們在備戰考試的過程中做了大量的準備,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題海戰術的練習,有很多同學在做題的正確率上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有很多同學仍然面臨著正確率忽高忽低的困境?偨Y來說,最根本的就是沒有理解好文段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沒有在文段中找到回答設問的對應內容,如果對文段理解偏頗,那正確率自然得不到保證。在這樣的情況下,把握好文段的行文脈絡,成了做題時的重要環節,同學們必須引起重視,靈活應用,準確把握文段中的關鍵信息,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由此給大家總結出幾點關于如何用“行文脈絡”理解文段語義的關鍵點。第一,準確把握文段的“總”與“分”。不管是一篇文章還是一個文段,都有總有分,同學們在閱讀時一定要仔細閱讀文段的具體內容,準確劃分文段的框架結構,在概括類的題目中“總”論的內容為主旨句,可以提示主旨句的位置。第二,在下文推斷的題目中,通常“總”論的內容為話題落腳點,可以提示話題落腳位置,迅速匹配選項。第三,在語句填空的題目中,橫線位于開頭或結尾時,通常是“總”論句,可以提示語境信息。第四,在語句排序的題目中,通常表觀點的“總”論適合作首句,表對策的“總”論不適合作首句,可以提示我們某句內容是否可作首句。由此可見,“行文脈絡”是準確理解文段內容的關鍵,下面我們通過一道真題來感知一下這個技巧的妙用。
【例題】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自然衛星,也是人類目前唯一能夠抵達的地外星球。在人造衛星之外,利用這顆自然衛星開展對地球的遙感觀測,有著諸多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月球表面積遠遠大于任何的人造衛星,因而在月球上布設遙感器,不用考慮載荷多少、大小、重量等,可同時置放很多不同類型的遙感器,形成主被動、全波段同步觀測的能力,對于觀測大尺度地球科學現象—全球環境變化、陸海氣相互作用、板塊構造及固體潮、三極對比研究等會有深入的認識,并有可能觀測到先前未知的科學現象。
對上述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
A.月球比人造衛星更加適合布設遙感器
B.月球對地觀測有著天然的綜合性優勢
C.月球有望能給空間對地觀測帶來革命
D.月球開辟對地觀測科學與技術新方向
【答案】B。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引入話題“月球”第二句指出“利用月球開展對地球的遙感觀測優勢頗多并不可替代”。第三句對第二句進行解釋說明,說明利用月球開展對地球的遙感觀測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具體如何體現。文段為“總-分”結構,重點句為“在人造衛星之外,利用這顆自然衛星開展對地球的遙感觀測,有著諸多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是主旨句的同義替換。A項:偏離文段重點,屬于后文解釋說明的內容。C項:表述有誤,文段并沒有提及“月球帶來空間對地觀測的新革命”,只是論述利用月球對地球進行遙感觀測有優勢和不可替代性,并非帶來革命。D項:表述有誤,文段并沒有論述“月球開辟對地觀測科技的新方向”,只是論述利用月球對地球進行遙感觀測有優勢和不可替代性,并非開辟新領域。
因此,選擇B選項。
綜上所述,“行文脈絡”是在閱讀文段時理解語義的重要依據,同學們在把握文段重點內容時一定要把握好文段的總與分,找出正確的答案,提高正確率。
——相關閱讀——
行測備考指導 申論備考指導 知識大普及 1元解鎖高頻知識點 2023升級版國家公務員6本套
以上是《2023國考言語理解備考技巧:巧用“行文脈絡”理解文段語義》的全部內容,更多資訊請繼續查看:甘肅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naichajmpt.cn/)
(編輯:干飯人)華圖教育兔小妹
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
上一篇:2023年國考言語理解備考技巧:邏輯填空中的“并列關系”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