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9 15:30:57 三支一扶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szyf/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看視頻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導讀】華圖甘肅三支基層考試網同步甘肅華圖發布: 公共基礎知識: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科舉制,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 【2023交流群匯總】 ,2023三支一扶,民生實事就業項目 考試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教材+歷年 2本,戳>>> 華圖教育官方旗艦店 立即購買。更多資訊請關注甘肅華圖微信公眾號(gshtjy),甘肅三支基層培訓咨詢電話:0931-8186071,新浪微博@甘肅華圖,微信號: gshtjy420(點擊查看全省咨詢微信號)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發展變化多樣,早期周以“鄉舉里選”的方式,即由“鄉老”(族長)等選拔本鄉土的賢士,到春秋時期,“禮崩樂壞”,世卿世祿制被嚴重破壞,一些原來不是貴族的下層人士得到破格任用,通過舉薦、考核而選拔登進人才的情況越來越多。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對文化教育也越來越重視,漢朝以察舉制選拔人才、魏晉南北朝創立九品中正制,卻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于是科舉制應運而生,本文主要介紹科舉制從起源到廢止的主要過程。
一、產生于隋
科舉制度最早起源于隋朝。隋統一全國后,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于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煬帝大業三年開設進士科,用考試辦法來選取進士,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叫試策。這種分科取士,以試策取士的辦法,在當時雖是草創時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
二、發展于唐
推翻隋朝的統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傳下來的人才選拔制度,并做了進一步的完善,由此科舉制度逐漸完備起來。在唐代,考試的科目分?坪椭瓶苾深,每年分期舉行的稱?,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频目颇坑行悴、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經、進士兩科是唐代?频闹饕颇。?频目忌袃蓚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貢,由京師及州縣學館出身,而送往尚書省受試者叫生徒;不由學館而先經州縣考試,及第后再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由鄉貢入京應試者通稱舉人。州縣考試稱為解試,尚書省的考試通稱省試,或禮部試。禮部試都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闈也就是考場的意思。
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只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后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注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
武則天載初元年二月,女皇親自“策問貢人于洛成殿”,這是我國科舉制度中殿試的開始,但在唐代并沒有形成制度。此外在唐代還產生了武舉,武舉開始于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應武舉的考生來源于鄉貢,由兵部主考?荚嚳颇坑旭R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等。
三、改革于宋
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制科和武舉。相比之下,宋代?频目颇勘忍拼鬄闇p少,其中進士科仍然最受重視,進士一等多數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進士科為宰相科。首先,宋代的科舉放寬了錄取和作用的范圍,確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級考試制度:州試、省試、殿試。其次,從宋代以后科舉開始實行糊名和譽錄,并建立防止徇私舞弊的新制度,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又稱“彌封”或“封彌”,但是,糊名之后,還可以認識筆跡,根據袁州人李夷賓建議,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譽錄,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僅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最后,宋代對科舉考試的內容也進行改革,取消詩賦、帖經、墨義,專以經義、論、策取士。
四、中落于元
元代開始,蒙古人統治中原,科舉考試進入中落時期,但以四書試士,卻是元代所開的先例。
五、鼎盛于明
明代統治者對科舉高度重視,科舉方法之嚴密也超過了以往歷代。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級,童試在明清最初級的地方縣、府考試;院試在府、州的”學院“舉行;鄉試又稱為大比、秋闈,每三年一次;會試在鄉試后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舉行于京師禮部,又稱春闈、禮闈;殿試是明清科舉的最后一級考試,在會試后一個月即三月十五日舉行?荚噧热葜饕前斯晌,以《四書五經》中的文句做題目,只能依照題義闡述其中的義理。措詞要用古人語氣,即所謂代圣賢立言。格式也很死,結構有一定程式,字數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對偶。八股取士嚴重束縛人們的思想,是維護封建專制治的工具,同進也把科舉考試制度本身引向絕路,使學校成為科舉的附庸。
六、廢除于清
洋務運動使得西方先進思想傳入中國,許多知識分子逐漸意識到八股取士的弊病,主張發展教育、推廣西方科學文化知識,再加上徇私舞弊越來越嚴重,科舉制走上了消亡的道路。1888年,清政府準設算學科取士,首次將自然科學納入考試內容。1898年,維新變法時期加設經濟特科,薦舉經時濟變之才,同時,應康有為等建議,廢八股改試策論,以時務策命題,嚴禁憑楷法優劣定高下。直到1905年清末新政時期,因科舉為利祿所在,人們趨之若鶩,新式學校難以發展,因此清廷詔準袁世凱、張之洞所奏,將育人、取才合于學校一途。至此,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最終被廢除,科舉取士與學校教育實現了徹底分離。
【例題】
1. (單選題)明清科舉制度中的八股文內容限定于( )
四書五經
宋史
二十四史
明史
【答案】A【解析】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個部分,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后四個部分每部分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起來共八股。舊時科舉,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氣說話,四副對子平仄對仗,不能用風花雪月的典故褻瀆圣人,每篇文章包括從起股到束股四個部分。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
2. (單選題)( ),清政府正式宣布:“自丙午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至此,中國歷史上的科舉制度最終結束。
A. 1901年
B. 1905年
C. 1909年
D. 1911年
【答案】B【解析】科舉制度始于隋,興于唐,于宋、元之際成為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明、清兩朝因襲。然而,隨著清朝文字獄的興起,科舉考試內容逐漸僵化,成為統治者禁錮士人思想、規范士人倫理的工具。1905年清廷頒布諭旨:“著即自丙午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在中國實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最終廢止。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貼心微信客服
群福利小灶
下一篇:沒有了
公告啥時候出?
報考問題解惑?報考條件?
報考崗位解惑   怎么備考?
沖刺資料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