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15:15:36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考公路上,勤學苦練是基礎,博學多才是階梯。今天就帶大家看看在申論作答中,較為通用的名言警句。
一、國家、社會發展方面
1. 只有在不僅消滅了階級對立,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展階段上,超越階級對立和超越這種對立的回憶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為可能。
2. 我們有無產階級道德,我們應該發展它,鞏固它,并且以這種無產階級道德教育未來的一代。
3. 革命道德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是從日常的堅持不懈的斗爭和鍛煉中發展和鞏固起來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黃金越煉越純一樣。
4. 真理是在漫長地發展著的認識過程在被掌握的,在這一過程在,每一步的直接繼續。
5.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6.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7.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
8.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可近,不可下。
9.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10. 天地之間,莫貴于人。
11. 民為貴,社攫次之,君為輕。
12. 更新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
13. 防止重蹈“先發展后治理”的覆轍。
14. 防止出現“吃祖宗飯,砸自己碗,斷子孫路”的后患。
二、和諧社會、奮斗理念方面
1.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2.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3. 《周禮》:“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
4. 洪秀全:“務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5. 康有為:“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是謂大同。”
6. 孔子:“和為貴”。
7. 事不公則心不平,心不平則氣不順,氣不順則難和諧。
8. 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9. 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
10. 墨子:“兼相愛”,“愛無差等”。
11.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2.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要,在得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13. 圣人無常心,以百性心為心。
14. 人平不語,水平不流。
三、資源節約方面
1.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2.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涓涓細流,匯成大河。
3.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
4.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5.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本荒而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
6.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7. 儉節則昌,淫伙則亡。
8.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四、循環經濟方面
1.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
2.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3. 要留得住青山,留得住綠水,更要留住鄉愁。
4. 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
5. 既要溫飽,也要環保。
6. 循環經濟能實現經濟與環境共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7.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8.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五、愛國精神方面
1,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
2,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3,愛國如饑渴。
4,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5,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
6,國恥未雪,何由成名?
7,當須徇忠義,身死報國恩。
8,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