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 15:38:13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關于愛國
(一)名言
1、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2、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3、我榮幸地從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鄧小平
4、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毛澤東
5、一個人只要熱愛自己的祖國,有一顆愛國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決。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6、祖國更重于生命,是我們的母親,我們的土地。——(智利) 聶魯達
7、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周恩來
(二)事例
1、《錢學森》
1955 年初冬,剛剛沖破美國當局阻撓回到祖國的錢學森,來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參觀。院長陳賡大將問他:“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錢學森說:“外國人能干的,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干?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就這一句話,決定了錢學森從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生涯。40 多年過去了,如今錢學森已 90 高齡。他以其對中國火箭導彈技術、航天技術乃至整個國防高科技事業的奠基性貢獻,為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寫下了精彩絢麗的篇章。
2、《李小龍》——我是中國人
李小龍,在 60 年代時,國人地位不高,很多演員總是淡化自己的中國人身份,李小龍卻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堂堂正正地說自己是中國人,最經典的一句話是電影《精武門》中的“中國人,不是病夫”,帶動了香港電影的一片愛國熱潮,我們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個時代的電影。
3、《華羅庚》——毅然回國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后,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 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
的第一流數學家,并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4、《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大米,是中國人的主要食品?砷L期以來,水稻產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農民們成年累月種田栽稻,還是滿足不了“吃”的需要。糧食產量低,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大障礙。農業科技工作者袁隆平決心為國攻關,解決這個難題。袁隆平是湖南一個鎮上的農校教員。雖然工作條件差,可他一心撲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學外,就是在試驗田里培育高產品種。在試驗中,他發現天然雜交水稻穗大粒飽,產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種,就退化了,失去了優勢。他就想進行一種試驗,培育能保持高產的雜交水稻的種子。為了這個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費了多少精力,有時候在試驗田里觀察,連家也顧不上回。經過 10 年的艱苦努力,終于培育成功了。這種雜交水稻畝產達到 1000 多斤,在全國推廣后,我國稻谷在幾年中增產了 1000 多億公斤,真是一個飛躍!袁隆平獲得了國家第一個特等發明獎。美國等國也引進了他的成果。他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為改變我國糧食生產的落后狀態打了一個翻身仗。
關于誠信
(一)名言
1、孔子:人無信不立,國無法不安
2、以誠待人,以信得人。
3、孔子:言必信,行必果。
4、孔子:言必誠信,行必忠正。
5、墨子:言不信者,行不果。
6、魯迅:偉大人格的素質,重要的是一個誠字。
7、司馬光: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二)事例
1、韓信
韓信落魄的時候,一個漂母給他飯吃,韓信離開她的時候,告訴她以后一定來報答她。后來韓信做了楚王,不忘舊恩,奉黃金千兩以漂母
2、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
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 50 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 400 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 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梢,“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季布“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終于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
4、李苦禪燒畫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后,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并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后院,將畫燒毀。事后,對兒子說:“今后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5、張瑞敏砸冰箱
提到海爾,必然離不開張瑞敏,聊張瑞敏,肯定要說“砸冰箱”。1985 年的一天,張瑞敏的一位朋友要買一臺冰箱,結果挑了很多臺都有毛病,最后勉強拉走一臺。朋友走后,張瑞敏派人把庫房里的 400多臺冰箱全部檢查了一遍,發現共有 76 臺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張瑞敏把職工們叫到車間,問大家怎么辦?多數人提出,也不影響使用,便宜點
兒處理給職工算了。當時一臺冰箱的價格 800 多元,相當于一名職工兩年的收入。張瑞敏說:“我要是允許把這 76 臺冰箱賣了,就等于允許你們明天再生產 760 臺這樣的冰箱。”他宣布,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誰干的誰來砸,并掄起大錘親手砸了第一錘!很多職工砸冰箱時流下了眼淚。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張瑞敏發動和主持了一個又一個會議,討論的主題非常集中:“如何從我做起,提高產品質量”,三年以后,海爾人捧回了我國冰箱行業的第一塊國家質量金獎。
6、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
孫水林,男,1960 年生。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泡桐鎮人,建筑商。孫東林,男,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泡桐鎮人,孫水林弟弟。2010 年 2 月 9 日,臘月廿六。在北京做 建筑工程 的孫水林回到天津,原定與暫 住在天津 的家人和弟弟孫東林聚一天再回武漢,但他查看天氣預報了解到,此后幾天,天津至武漢沿線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區可能因雨雪封路。他決定趕在封路前,趕回武漢,給先期回漢的民工發放工錢。春節前發放工錢,是他對民工的承諾。當晚,孫水林提取 26 萬元現金,帶著妻子和三個兒女出發了。次日凌晨,他駕車駛至 南蘭高速 開封縣隴海鐵路橋段時,由于路面結冰,發生重大車禍,20 多輛車連環追尾,孫水林 一家五口 全部遇難。弟弟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來不及安慰年邁的父母,將工錢送到了農民工的手中。因為哥哥離世后,賬單多已不在,孫東林讓民工們憑著良心領工錢,大家說多少錢,就給多少錢。錢不夠,孫東林就貼上了自己的 6.6 萬元和母親的 1 萬元。就這樣,在新年來臨之前,60 多名民工都如愿領到工錢,孫東林如釋重負。“新年不欠舊年賬,今生不欠來生債”。孫水林、孫東林兄弟 20 年堅守承諾,被人們贊為“信義兄弟”。2010 年 9 月,孫水林、孫東林兄弟入選“中國好人榜”。
關于實踐
(一)名言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2、知行合一——王陽明
3、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習近平
4、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李 克強
5、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劉向
6、岸上學不好游泳,嘴里說不出莊稼。
7、不蹚河不知水深淺。
8、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9、不進深山,挖不到珍寶;不下苦功,找不到真理。
10、不登高山,不顯平地。
11、不走萬里路,哪來鐵腳板。
12、實踐,是個偉大的揭發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車爾尼
雪夫斯基
1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14、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魯迅
(二)事例
1、毛澤東澤東將共產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從實踐中反思中國革命拋棄蘇聯的城市包圍農村理論,發明了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游擊戰戰法等.
2、李時珍為了寫《本草綱目》,“采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李時珍編寫過程中,他腳穿草鞋,身背藥簍,走了上萬里路,傾聽了千萬人的意見,最終寫出了本草綱目。
3、《戰爭與和平》是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長篇巨著。書中戰爭場景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讀后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托爾斯泰的親自考察。
4、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的作者司馬遷也非常重視實地考察。在動筆之前,司馬遷游歷過大江南北,全國各地,尋訪先人的遺跡。壯游使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也為撰寫《史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大家都知道“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故事,伽利略凡事不但喜歡多想一想,還要去試一試.他對亞里士多德的“如果把兩件東西從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的理論提出了懷疑.伽利略用行動告訴我們:只有實踐才是最重要的,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6、反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戰國時期,有個叫趙括的人,他只是愛紙上談兵,但到實際中卻全軍覆沒。
華圖教育
上一篇:2023省考申論備考之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