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9 14:53:02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甘肅華圖
老子說“上善若水”,孔子曰 : 智者樂水 ; 禪語曰 : 善心如水 。 在偉大的思想家眼中水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哲學的本喻、是道德的載體、是智慧的展現。水,柔而能克剛,靜而能映物,動而能千變萬化,滋養萬物而從不爭奪。水有這么多的美德值得我們人類虛心地去學習和感悟。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向水學習,以水為師 , 我們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以水為師 , 學習水的無私奉獻和寬廣胸懷 。 水是無私的,水是有愛的,不停的流,潤澤萬物卻不求報答 。 若沒有水,萬物不能生長;地球若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存在。偉大的法國文學家 , 哲學家雨果有言 : “ 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 , 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 , ”。胸懷寬廣 , 無私奉獻 的人,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從“愚公”李保國,到“樵夫”廖俊波;從“燃燈者”鄒碧華,到“掃雷英雄”杜富國,都是這種具有 無私奉獻 , 寬廣胸懷和 家國情懷的人。 海納百川,包容涵藏 , 就是說要豁達大度、胸懷寬闊,這也是一個人有修養的表現 。 大?梢匀莸孟鲁砂偕锨l江河之水。四川大學以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作為校訓。目的就是告誡學子們向水學習 , 擁有無私奉獻 , 包容萬物的寬廣胸襟 。
以水為師 , 學習水的至善至柔 。 人生處世當如水,善待一切,靈活、善變,不妄求環境適應自己,而善使自己適應環境。人在世上不順多,當學水之能潛、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適境而生,適境而居。讓心永遠呈現如“寧靜的森林池水”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出自老子的 《 道德經 》, 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于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 在道家學說里,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涌;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人生之道,莫過于此。
以水為師 , 學習水的滴水穿石,以柔克剛 。在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有一塊狀如臥兔的石頭,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同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石塊,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從小立志學醫。他翻山越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訪名醫,嘗藥草,經過二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寫成了藥學巨著《本草綱目》。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幼年就自謀生計,當小販、報務員等。但他迷戀電學實驗研究,畢生孜孜不倦,竟擁有白熾燈、留聲機、碳粒電話筒、電影放映機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現代著名書畫家齊白石,在他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始終沒有停止過揮毫作畫。他的畫室里,掛著他用以自勉的條幅:“不教一日閑過。”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堅持每天作畫三幅。正是因為白石老人堅持不懈地創作,他的技藝才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 蘇軾嘗在《稼說送張琥》中說:“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于此矣。” 以柔克剛的態度用柔軟的去克制剛強的。 暗合道家主張的學說,順其自然,萬物相生相克,剛勁的東西不一定要用更剛勁的征服,有時最柔軟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點。
水深厚的文化底蘊滋潤著人心對水的認識悟,能使我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心曠神怡。水的性格、水的氣魄 。 當你對水的感悟得到升華,你的胸懷也會變得像大海那樣寬廣。我們應該自覺的向水學習,學習水的精神、水的品格,涵養柔軟的心性,修煉謙卑的美德,效法水的無私善行 。 水有這么多的美德值得我們人類虛心地去學習和感悟。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向水學習,我們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