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3 14:01:15 甘肅公考考試網 //www.naichajmpt.cn/gwy/
關注公眾號領資料
QQ備考群
APP刷題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詞句理解”題中對句子談理解,讓很多考生糾結難以下筆,有眾多疑慮:這個句子到底要不要“拆句成詞、分別解釋”?如果沒有拆是否會影響最終的分數?如何拆?那么,今天,就針對句子理解中的詞,是否需要拆出來,何時拆,給大家做一個詳細解讀~
對于句子理解是否需要拆句成詞,在總結了歷年考試真題后,發現存在以下四種情況時,我們都可以考慮拆句成詞的方法:
(一)被引號引起來的詞
一般來說,引號指的是將重點內容引起來,起到強調的作用,而有的時候引號也可用于揭示內容的特殊含義。通過對比近幾年的申論真題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時候引號引起來的內容在材料中呈現的含義與其字面意思是存在較大差異的,那么也就意味著單從字面理解,是難以符合“觀點明確、分析透徹”的要求,所以,我們可以考慮將引號內的詞或者短語提取出來,優先解釋。
以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第三題為例:
【例】給定資料3”中劃線句子寫道“我們只有通過‘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體味到‘儒’之‘柔’。”這句話內涵豐富。請你根據“給定資料3”,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15分)
要求:(1)準確、全面、邏輯清晰;(2)不超過300字。
【分析】從題干的設問來看,這是讓我們對某句話談理解,我們需要對它的表層含義與深層含義做一個全面解讀。句子中,“水”、“儒之柔”這幾個詞是用引號引起來了,到底什么是水的意象、什么是儒之柔呢?單從字面來看,是沒有較為清楚的概念的,也就意味著如果沒有對這幾個詞的清楚解釋,那么整句話的解釋都是困難的。所以解釋這句話,我們可以將這幾個詞先拆出來優先理解。儒家所代表的中華文化的主要特征為“柔”、弱德之美;柔是“水”最突出的特性,奠定了道德論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的性格來凸顯道德品性。通過分析兩者,能夠將其統一到道德層面,這樣整句話的基調就基本清晰了。
(二)晦澀難懂的詞
隨著申論考試的靈活多變,材料所給的內容也變得更加深邃難懂,特別是對于詞句理解題,有時候句子本身或者句子中會出現晦澀難懂的詞句,一個詞讀不懂,整句話都難以通順。那么就需要我們將句子中比較晦澀難懂的詞先拆出來做一定的解釋后,再落腳到整句話中,確保句子含義更加清晰明了。
以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副省級的第二題為例:
【例】“給定資料6”中說“中國教育技術層面已經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了。”請根據“給定資料6”,指出這句話的含義。(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150字。
【分析】在本題中,通過審題我們不難看出,這道題是需要我們對句子的含義進行解讀,而靈魂一詞從字面上通俗解釋為附在人的軀體上作為主宰的一種非物質的東西,強調的是人的精神情感。但是結合整句話的內容來看,我們將“靈魂”若是簡單的理解為人的精神,整句話的意思依舊是模糊的,我們想要理解透徹是困難的。而通過閱讀材料我們發現,“靈魂”是指教育的方向、目的,應該是人的內心、心靈的培養,“靈魂跟不上了”是指忽視內心、心靈、精神方面的培養。所以說,在這句話里,“靈魂”一詞屬于晦澀難懂的詞,需要我們重點解釋。解釋過后,整句話的意思更好掌握,更清晰。
(三)兩個意思對立的詞或者短語
在句子理解中,有時候題干中所給句子可能會包含兩個對立含義的詞,往往兩者的對立,可能是為了突出其中某一方面,也可能是為了強調兩者各自的不同作用。所以,我們需要結合材料內容,對這兩個詞,做出清楚的解釋,弄清楚兩者的關聯性,這樣才能夠讓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更加深刻的理解句子內涵。
以2018年云南省公務員考試的第二題為例:
【例】根據材料3,談談你對其中劃線部分“各個地方的人才引進工作,必須要‘錯位’又‘對位’”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準確、簡明,字數不超過200字。
【分析】在這句話中,“對位”與“錯位”被引號引起來了,我們一方面可以借鑒前面提到的第一個方法,考慮對兩者單獨解釋,另一方面,這里面的“對”與“錯”是兩個相對立的概念,就意味著它們旨在強調內容上的不同,所以我們一定要對這兩個概念做單獨的理解,剖析透徹“對與錯”的不同之處,以及“對位”與“錯位”具體代表的內容。結合材料內容來看,不難看出,“錯位”強調的是城市引進人才政策的差異性,即與其他城市相錯開,“對位”強調的是立足于城市自身的位置,即找準自己的特色,挖掘本土人才。所以,通過兩者分別的理解,整句話其實強調的就是人才引進工作要各就其位、各求所需。
(四)材料側重于句子的某幾個詞或某幾個部分
有的時候,我們僅從題干內容是無法完全確定是否要做到拆句成詞的,我們需要結合材料的內容來看。如果通過分析材料的內容與邏輯,它是圍繞某幾個詞或者某幾個部分重點敘述,或者是按照總分、分總的邏輯鋪開,那說明材料對于這些內容是有一個重點解讀的,與詞有關的要點,往往就是整句話的核心要點。以便梳理材料,理解句子,以及答案的呈現。
【例】請你結合“給定資料8—9”,談談對文中劃線句子“從貼牌生產到打造自主品牌,中國企業勢在必行。”的理解。(20分)
要求:全面準確,分析透徹,不超過300字。
【分析】從句子內容來看,這句話并不符合我們前面提到的拆句成詞的三個標準,但這時候可以回到材料中去看,“嚴重依賴貼牌生產的中國企業,始終處于全球利益分工鏈條的最底層。主要依靠出賣原料和人力來賺取微薄的利潤。同時,還必須承受侵權陷阱、低價競爭和訂單變化帶來的巨大風險。商標品牌在企業競爭中具有激勵創新、助推發展的巨大作用。一個有價值的品牌可以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價格、更大的規模和更多的品牌延伸。”在這段材料中,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在論述貼牌生產所帶來的危害,另一部分是在論述自主品牌的作用。材料是分別針對“貼牌生產”和“打造自主品牌”兩個部分來談的,所以我們在呈現的時候,我們可以將這兩個詞單獨拎出來闡述各自的危害與意義,這樣闡述會讓整體答案更加有條理、有邏輯。
詞句理解類題型關于是否拆句成詞,何時拆句成詞,就先幫大家梳理到這了~長路漫漫,唯有奮斗,大家可以在做真題的過程中去慢慢體會與總結,同學們繼續加油!